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江曾培:两本大“美”之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江曾培     编辑:郭影     2022-08-08 16:36 | |


资深出版人陈鸣华曾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长,2010年底去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工作。十余年来,先后在港主持三家出版机构工作,既做传统出版,又搞电子出版,成就斐然,其中曾以5年时间将一家严重亏损的电子出版公司带出谷底。日前,接到他所在的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寄来两部新书: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为该社策划的“人文经典系列”的开路之作。

《谈美书简》和《美的历程》是大“美”之书,陈鸣华在内地出过的几个版本的基础上,将其列入“人文经典系列”,突出其经典性,同时在装帧设计上“弄出点新感觉”,简约而新颖,富有美感,这有助于这一经典的流行,有助于美学美育的推广。

人之所以要加强美学美育的修养,是由于人生的追求集中在真善美三个字上。朱光潜打比喻说,面对一棵古松,木商认为它的值钱在木料,这是实用的态度,可谓善;植物学家则要分析它的习性,这是求真的态度,是为真;而一个画家则最为欣赏它苍翠劲拔的树姿,这是审美的态度,是为美。真善美三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论语》有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这说明,孔子也意识到事物的善与美既有统一的,也有矛盾的,尽善可以尽美,也可以不尽美。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的深化,人们终于把美学范畴或审美关系的美,与作为道德范畴或实利功用范畴的善分开了,美学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历史的进步。

一般说来,美的需求是基于精神上的饥渴,高于饮食男女之类的物质上需求。因而,美感活动不像实用活动那样是有所为而为,而是一种心灵的放飞,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享受。

美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集中表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中。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从龙飞凤舞的文化图腾到夏商周的青铜饕餮,从先秦理性精神到楚汉浪漫主义,从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从宋元山水意境到明清文艺思潮,全书洋洋洒洒地讲述了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历史,涉及数百种艺术作品,贯通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同时,他又并非枯燥地阐述,而是以诗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国“美的历程”,耐读又好读,无疑会大大提高读者美的感受,增强美的修养。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而艺术修养,并非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内心可以自发产生的,它需要加强美学的学习,努力培养我们具有“欣赏音乐的耳朵,感到形式美的眼睛”,以及分辨美丑的大脑。朱光潜、李泽厚的两本大“美”之书,无疑是这方面好教材,它有助于提升人的品质,让人生艺术化,充满诗意与美感。

因此,我赞赏陈鸣华先生主持的公司将这两本大“美”之书,列为“人文经典”推出。陈鸣华有很好的审美素养,读大学时,就是一位著名青年诗人。到香港工作后,仍继续诗的创作,2021年有诗集《句叙》问世。他说,“构思一首诗激发的想象和灵感,足以打破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固化的认知。”这也显示了美育美感在塑造人提升人中的重要作用。(江曾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