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独家专访|即将迈入“90后”依旧笔耕不辍,何占豪源源不绝的艺术灵感从何而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吴旭颖     2022-08-21 12:51 | |


毗邻上海交响乐团有一片浅绿色的老式居民区,虽颇具年岁、风尘满面,却是卧虎藏龙、底蕴非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的作曲者之一何占豪就“藏”于其间。数十年光影交错、无数个寂静深夜,在那个不足12平米的朝北小书房中,他写下了150余部大小作品,让民族之魂融入交响之声,将山河之美化入万千音符。

8月29日,何占豪将迎来他90岁(虚岁)生日。即将迈入“90后”,他并没有要颐养天年的打算,而是笔耕不辍地又交出一份新作——交响秦腔组曲《根据地》。这部作品全景式地再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和缅怀,也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一片深情。被问到90岁生日有何愿望?66年党龄的他诚恳道:“到了我这个年纪,就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健康和充沛精力,为党和人民写出更多好音乐。”

图说:何占豪在自己的小书房里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一份责任感


在同龄作曲家中,何占豪绝对算得上高产,他每年要创作大小作品近十部。在这些作品中,尤以红色题材居多。曾有人问他,为何总聚焦红色作品?“这和我少年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有关。我们这一代人,作曲带着一份责任感。”何占豪读小学时,校园正中有一座孙中山先生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2个字自小铭刻于他的心底,从未忘怀。

“我们是亲眼见过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屠戮百姓的一代人。记忆中,上课上到一半,听到头顶飞机轰鸣而过,就要躲到课桌底下。艰难岁月中,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那是一份很深的耻辱感,和为什么总要被欺负的不甘。”小时候的何占豪从未想过要当音乐家,而是立志成为科学家:“那时觉得唯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救国。”

难以被忽略的音乐才华,终究成就了今日的何占豪,虽不是最初想要大展宏图的领域,却也不会忘却那份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我的音乐,要么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要么展现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志,或是唤起人们对国家民族的爱。我手写我心,写出热爱和深情,就这么简单。”

一腔爱国情


听何占豪的曲,总有生动画面感浮现于眼前。少儿筝曲《姑苏风光》《茉莉芬芳》是满眼满心的江南风情,是能闻到、触到的氤氲气息;疫情期间有感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而创作的《妈妈,我想你》,是孩子和医护母亲隔窗遥望的眷恋与不舍;还有新作《根据地》,排演时就以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旋律带给试听者无可比拟的震撼。

怎样创作出有画面感又能引发共鸣的乐曲?何占豪回答的关键词是“真实”和“深情”。“情真意切是我的特点,雅俗共赏是我的追求。”在何占豪看来,技术若不能为情服务,则为无用。“我的音乐每个音符都来自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情,唯有真实才能动人,唯有真情才能换得真心的共鸣。”写作《根据地》,何占豪特地回到中共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重读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受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将理想之火、信念之光写入乐曲中。

作为一个作曲家,何占豪的爱国情最深刻的体现便是始终恪守的创作理念——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他强调:“我们这代作曲家,就是要继承先辈创造的民族音乐,在民歌、戏曲、民间音乐中寻找灵感和素材,将他们用交响的形式,让世界听见中国之美。”

图说:指挥中的何占豪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一句肺腑言


年轻作曲家拜访何占豪,会反反复复问,如何能写出如《梁祝》般扎根中国人心中,优美而隽永的旋律。对此,何占豪会不厌其烦、语重心长地说,去听听地方戏曲,或是民间小调和山歌,答案统统在里面。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审美体现在艺术的方方面面,琴棋书画诗酒花都是相通的。”何占豪说,和西方音乐的“无标题”相反,中国音乐多为主题化,“中国老百姓喜欢在音乐中听见故事、听见爱情、听见传奇,而我们作曲带出画面感只是手法并非目的,我们最终是要借景抒情。”

在何占豪心中,好作品的衡量标准就一个——好听、动人。“音乐,本质是美,核心是情。”他举例,“哀伤是凄美,喜悦是和美,勾勒江山要壮美,描绘河流要秀美。无论是绘景或是诉情,横竖都越不过一个美字。”

如今乐坛,看似新作不断却难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对此,何占豪有句肺腑之言:“西方音乐在理论和技法上确实比我们先进,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都是工具,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因为它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魂。没有了魂,再强的理论、再高的技法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唯有强根塑魂,才有中国音乐之未来。”(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一张特殊的作息表


熟悉何占豪的人,都会惊讶于他始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状态。可你若向他讨教养生之道,又会发现完全无法效仿。数十年创作生涯,何占豪遵循一张“分段式睡眠”的特殊作息表——傍晚吃过饭19时左右入睡,22时入夜后起身开始伏案创作,凌晨4时晨曦初露前再度入睡,直至天亮。他总说自己生活于两个世界,白天是现实世界,嘈杂却充满烟火气;晚上遁入音乐世界,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情感。“唯有夜深人静时,才有澎湃的旋律自心中流出。”

图说:何占豪家里放满了一排排奖状奖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和这不按常理的作息表相匹配的,是何占豪的创作天地——不足12平米的朝北小房间,东西两面墙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唱片、碟片、书,还有许多奖杯和奖状。朝北窗口下是两个书桌,放着成沓的曲谱和一台作曲用的电脑,靠东墙上是一架钢琴。留下中间小小一方,若有客来,逼仄得几乎难以转身。何占豪却极爱这小屋,将之视作福地洞天:“你们不懂,在小空间里创作,才能集中思想、聚精会神。”

作曲到凌晨,何占豪时常泡面当宵夜。学生们以为他爱方便面,便寻来各种口味,他失笑:“我爱的是方便,不是面。”即将步入90岁高龄,何占豪从未放弃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年轻时是篮球健将的他,至今每日黄昏时分,都要出门快走一小时。一双跑鞋始终在脚上,精神抖擞。有次在机场,他站在专供80岁以上老人通行的绿色安检通道前被拦下,只因安检人员无论如何不信他已高龄,仔细查验了身份证,才放行。

2019年,在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礼上,何占豪拿下第三个终身成就奖。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们这代人写音乐,就是要写给人民,要接地气。老百姓不夸赞你的作品,得再多奖也没用。”面对家中那放满一排排架子的奖杯和奖状,他感慨:“我珍惜这些荣誉,但更知道这是一份份激励和期盼。无论今天我是作曲家或是音乐家,什么身份都不如党员这个身份来得珍贵、来得重要。是党员就要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