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以变应变·智启生态 中信银行成功发布“交易+2.0”生态体系

来源:新民网--企业资讯     编辑:马建慧     2022-08-23 13:58 | |

  2022年8月19日,中信银行向市场隆重推出“交易+2.0”生态体系。“交易+2.0”是中信银行在新发展格局下,践行国有金融企业使命担当,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作为,也是中信银行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秉承初心 从“交易+1.0”到“交易+2.0”

  数字经济加速了商业系统的全面重构,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催化了各行各业的分化,企业交易模式与银行服务逻辑均发生巨大变化,中信银行将市场的冲击、数字化转型的阵痛转化为变革的动力,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交易银行作为数字化转型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下的客户需求,不断以更新、更优、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信银行2015年就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发布了“交易+,不止于金融”品牌,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多维度、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应对“互联网+”冲击下的商业经营模式转型。而今,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中信银行又一次勇于作为,推出“交易+2.0”生态体系,打造金融业态新模式,为稳经济促发展提供创新金融支持,与企业同频共振、共建生态,加速高质量发展。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中信银行成立35周年,35年来中信银行坚持人才立行、坚持科技创新,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为供应链整合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输血赋能。随着金融和科技融合的深化,中信银行确立了打造一流科技驱动型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实力支撑业务发展,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孵化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和对公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急先锋,交易银行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完成了从“线上化”到“生态化”的模式创新,系统打造了“链生态”、“财生态”与“e生态”三大生态体系,实现了交易银行的特色化、跨越式发展,开启了中信“交易+”的新纪元。

  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刘成以“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为主题解读了“交易+”品牌内涵。他提到“交易+”品牌的发展是不断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企业发展需求视角发掘金融创新价值的变革过程。中信银行秉承“交易+”谋大势、求创新、客为本的初心,匠心打造交易银行全新生态体系。“交易+2.0”品牌是以“线上化”所蕴含的全新金融逻辑,以“生态化”所构建的全新业务模式,系统推出“链生态、财生态、e生态”为主体的交易银行生态体系,这将是中信银行在数字时代下的又一次金融创新。

  构建生态 开辟服务实体新途径

  “交易+2.0”生态体系开辟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是业内特创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对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数智化”金融服务迈出了重要且关键的一步。

  “交易+2.0”包含三个子生态,即链生态、财生态和e生态。三个子生态互为存在、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链生态”以“资产池”为核心,通过聚集企业优质资产,在线上打通数据、产品与平台,融合表内、外多种融资产品,搭建覆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助力企业稳链强链固链。“财生态”以“账户体系”为核心,根植“收、付、管、融”四大场景,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财资一体化管理,助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益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e生态”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整合“金融+非金融”生态伙伴资源,延伸全渠道、全客户、全服务、全体验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开放、互联、精益、智能的线上化综合金融服务。

  深化转型 服务升级未来可期

  未来,中信银行将坚守初心、履责于行,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大盘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融入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骨血,不断推进交易银行服务升级,依托生态体系,为面向未来的智慧化交易银行积蓄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智能的“数智化”服务体验,打造更为开放、共享、智慧的“数智化”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