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一节课提68个问题,还如何让孩子认真思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夏扬     2022-10-26 19:54 | |

图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课堂上你问我答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如果一节40分钟左右的课,老师的提问次数达到68次之多,孩子的思考空间在哪?如果孩子在童年都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去自由涂鸦、去做那些浪漫又无甚意义的小事,那又如何能期待他们成为未来的思想家、艺术家、诗人?

昨天,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暨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抛出的一连串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思考。

以往的教学侧重于学科学习,这两年,“项目化学习”成为“热词”,就是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介绍,“项目化学习”是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养培育落地的有效教学方式。今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崔允漷指出,国家新课程方案中对项目化学习的定位,即“是引导教师关注素养导向、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与知识整合”。他直言,就现状来看,中小学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们仍习惯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儿童的本能和权利得不到合理的安放。老师们如果还是习惯用“68个问题”来“诱使”孩子们走入预设的问题,那么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就会减弱。这也是为何时常会看到,一个幼年时将“为什么”挂在的孩子,读了小学不久后就渐渐变得不爱提问了。此外,知识传授太过琐碎,学习方法单一,知识与知识、书本与生活、知识与自我的三重割裂,也会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仅有知识不够,不能把知识的传递当成核心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认为,要引导教师关注素养导向、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与知识整合。新课程、新课标给老师带来了机遇,更带来挑战。

面临着这些新机遇、新挑战,上海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了探索。论坛现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教师名单和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优秀案例公布。《打造一条炫彩集合走廊》《寻美<诗经植物>》《玩具的童话世界》《致敬草间弥生》等一批案例入选。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王浩表示,嘉定区作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的实验区,在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的教与学方式发生了积极变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希望各校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践,形成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课改经验。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嘉定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嘉定区教育学院承办。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