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5天的上海书展,见证城市温情和生活信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陆玮鑫     2022-11-22 22:35 | |

石炜昕成为今年上海书展最后一位读者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希望上海书展一年办得更比一年好,有更多形式的活动让读者参与进来。”今晚,31岁的石炜昕捧着刚买的六本书,成为今年上海书展最后一位读者,这也是他第7次参加书展,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素材就是从书展的一本书上发现的。作为2022上海书展“荣誉读者”,石炜昕将受邀作为明年书展的首位读者入场。过去5天里,近120家出版发行机构携约2万种图书、5000种新书、近百场活动亮相第十八届上海书展,销售码洋超150万、实洋超100万。

书是首要之义

  


   书展期间,多部主题著作引导读者重返历史现场、汲取初心力量。中国出版集团主推《红色气质》《海权!中华海权!》等新书,本市各出版单位挖掘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资源,推出《解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感悟录》《千里江山图》《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红色文化地图》等新品力作和阅读活动。

  

石炜昕成为2022上海书展“荣誉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特别策划的“书展回顾展”,集中呈现了2004至2022年上海书展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浓缩展示出书展这张上海“文化名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展示书展作为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的影响力,也展示书香上海助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不再局限于书

  


   如今,“阅读”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书本,也延伸到了文创、市集等形式。翻开实体书是一种,与作者相遇、听讲座是一种,音乐和鸣,抬起相机感受影像之美也是一种。夜幕降临,嘉年华市集各展位前悬挂的小灯纷纷亮起,白色篷房的映衬之下,星星点点。

  

  

本次书展,嘉年华市集区实体书店可一站式打卡,包括光的空间、泡芙云书店、馨巢书屋、阅外滩书店、二酉书店、无料书铺、作家书店、怡心斋、公啡书社、2040书店等,精彩纷呈。跨界文创展商包括卓弘黑胶、三弄国乐、星光摄影等。在市集现场,还有演奏者表演古筝,读者可落座欣赏。除此之外,果麦文化等品牌及产品,亦让阅读周边生活如此丰富。

书展线上直播

  


   逛书展的乐趣和魅力,是淘书,海量图书乃至古籍、旧书,珍稀签名图书等,是爱书老友相会,是讲座,是签售活动,看现场喜爱的作家,高谈阔论。这两年书展在线上有了新探索,直播间的出现,方便更多人走进书展现场。

B站、喜马拉雅、小红书、抖音、拼多多等19家网络平台组成的“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矩阵,开通了17个直播通道,共直播32场活动,有效扩大了上海书展的覆盖面和传播度

书展主题活动

9月23日至10月10日, “阅读走进如常生活”系列活动在全市多个商圈地标、文创园区、实体书店等开展,打通现场活动和线上直播,打造“有故事的场景、新体验的阅读”。10月1日至11月10日,上海百家书店先后组织“喜迎和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图书联展系列活动,全市各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城在第一时间设置“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出版发行”专区,服务广大读者的学习和购买需求。11月4日至6日,“2022上海书展云端新阅读”活动借力“双11”销售契机,在四大电商平台集中亮相,近500家网上书店参与,销售金额总计超2500万元。

“人们以巨大的热情建造的展台,是乐观主义的证明。”上海书展不仅是图书销售的场所,同时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平台,让阅读之美浸润人心。阅读体现城市温度,书籍给人以温暖力量信心。上海书展见证这座城市的温情和生活的信心。(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记者手记丨相约2023

  这是一届特殊的上海书展,因为没有熟悉的遮阳篷没有降温的喷雾装置,甚至门口没有排起长长的蜿蜒的队伍,这也是上海书展第一次在并不寒冷的初冬举办。“这届上海书展虽然面积缩小,却依然体现出了‘向品质致敬、为价值搭台’的诚意。”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
  闭幕当晚,“相约星期二”活动在中央舞台区准时开启,这是每年在周二落幕的上海书展的固定节目;书展熄灯前,等待最后一名离场的“荣誉读者”也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今年,两样都不例外。在困难面前选择坚持什么,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从2004年第一届上海书展开始,上海书展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把书香沁润到城市的肌理之中,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阅读的“生物钟”。
  昨夜,黄浦江畔,“致敬阅读 感恩读者”的霓虹字样倒影在江面,闪闪发光;上海展览中心中央舞台的大屏幕上是那行熟悉的字——“感谢读者、感谢作者、感谢出版人、感谢出版单位、感谢为2022上海书展倾情奉献的人们。2023年,我们再相约。”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