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西南面的申富路788号,路边镶嵌在白墙上的铁门毫不起眼,似乎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倘若好奇心重一些稍稍放慢脚步,又会发现绿意掩饰不住地从白墙那边漫溢出来,一仰首,还能望见其中攀满了爬山虎的高墙郁郁葱葱的影子,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秘密所在?
现在,由三场沉浸式艺术展览、一场人工智能艺术展、一部实验影像展映、一场现场音乐会、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市集,外加作品演读会、表演工作坊公开排练、花园诗歌雅集组成的“2022得丘艺术季”正在这个秘密花园——得丘礼享谷中进行。
图说:“2022得丘艺术季”正在进行中
荒芜中生长起来的创意园
作为上海第一批市级文创产业园,得丘礼享谷始建于2002年,由得丘文化创意园和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两大部分组成。创始人赵勇提出了“花园里的艺术馆,花园就是艺术馆”的理念,得丘文化创意园从一片荒芜的田地中一砖一瓦地逐渐生长起来,成为都市里的“秘密花园”。园区中的威罗瓦城堡拥有哥特式建筑的观感,爬满藤蔓的墙体已分不清颜色,线条简约的湖边栈道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意趣却无园林的传统外形。
而毗邻着城堡的却是由一栋被绝缘瓷瓶(白料)及镀锌金属为主材料制成的天线、电线、电阻、运转盘包裹起来的奇妙建筑,它静止时,显得冷峻而节制;但它又好像随时会开动运行发光发电发出声响,传导与输送能量,令人时刻充满期待。据介绍,外立面的“建筑电讯派”艺术装置由知名艺术家马良设计,而安放在这栋建筑中的是“照道理艺术馆”,开幕首展《变形记》由策展人苏冰策展,欧阳江河、计文于&朱卫兵、徐国峰、朱敬一、黄赛峰、韦天瑜、孙昊等国内外14组艺术家共同参与。整个展览空间注入30吨从周遭的小河中捞起的泥浆,随着时间而变化,泥浆中的水分慢慢蒸发,在阴暗处或许会冰冻、自然干裂……展览打破室内展览常规呈现,与自然相融合,与场外相连接。
图说:照道理艺术馆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热供站转身的数字艺术社区
与秘密花园般的得丘文化创意园相隔一条马路的所在,是一座曾经负责园区近30家重点企业集中热供的莘庄热供站。运营了17年之后,随着时代高速发展,绿色、低碳、环保、智能的可持续化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热供站于2014年退出人们的视野。但作为工业区发展的见证者,热供站的建筑凝结了光阴的痕迹、工业的气息。
图说:改造后的热供站 杨建正 摄
2020年热供站进行了数字艺术社区的改造和建设,结合历史工业遗存的保护性开发,完成了对空间的改造和全新功能的赋予,引进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艺术概念,让沉寂了多年的热供站以全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如今,若走进这里,会在雾气环绕中,发现一个巨型海洋生物的充气装置艺术作品悬在巨大而嶙峋的钢筋水泥梁柱间,不免令人觉得魔幻,但这个充气装置已成为老厂区转型时尚潮流与智能数字化融合的一个符号。据悉,这里已陆续有艺术家工作室搬入,也曾经举办过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展。得丘艺术季中的“数字废墟花园”部分就安放于此,提醒着人们时代技术革新之后,文明和创造力将在废墟中焕发生命,持续释放光与热。
历史遗存并没有被遗忘,越来越多地以各种形式贴近时代面貌,更多的人走进这里,感受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记者手记丨艺术的联结
即使冬日里的天色并不明亮,漫步在这个奇特的文化创意园区中,也有不少人在新冠名的十大艺术花园中的“傲慢花园”“帽子花园”里寻找最佳摄影角度。再经过搜索了解,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从外观看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所在,其实早已在周边居民中颇有口碑,是一个知名度不小的网红拍照打卡点,若在天气不错的双休日,园区里的咖啡屋排队长达两个小时。
20年历史的园区内除了艺术馆之外,有各种艺术家工作坊,建筑设计工作室,景观工程公司,数字艺术公司,还有收藏着一台150年历史的印刷机的印物所,一俯首,还会看见草坪上写着的诗句……有趣的是,来此拍照的路人、游玩的附近居民,与这些专业的艺术设计类机构隔着玻璃落地窗互相观望,融洽又互不影响地并存着。
“可发展,可再生,可转换”是都市工业遗存的转型升级之路,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是催化剂是灵感,它使建筑与社区的发展更紧密,与人的关系更亲近。(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