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昨日开演 用新方式呈现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陆玮鑫     2022-11-26 13:46 | |

11月25日至27日,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登陆上海大剧院,这是作家马伯庸畅销小说首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也是导演赵淼的最新力作。

日常读史,人们在帝王将相的故事里,总是关注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事件而忽略他们普通的一面,因此,马伯庸选择把他的世界通过文字展现给大众,为读者提供一种“历史的新可能性”。

“在历史写作中,史实是最重的镣铐,但作者能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很多缝隙”,马伯庸说。在不改变既定史实的情况下,他致力于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故事,将它搬上舞台。

《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实历史,史书中的描述寥寥数笔:“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在马伯庸的安排之下,将其扩充成了一部近70万字的恢宏小说。在真实和虚构的结合中,马伯庸安置了他讲故事的冲动和他还原历史的愿望。

戏剧手法很难像小说那样天马行空,也不能像影视剧那样写实。舞台上呈现更多的是具有写意、假定性的舞台美,任凭观众的想象力在明朝历史的画卷中恣意驰骋,在刀光剑影下的侠义江湖中感受快意恩仇。

创作时,导演赵淼与幕后团队有一个共识,要向中国的山水画、戏曲、音乐、美学学习和借鉴。观众可能不会在舞台上看到真实的房屋、大船,不会看到山林、运河,但《两京十五日》用假定性的中式传统表演,把属于山、城、水、火的所有意象呈现出来,展现中式美学的独特气质。(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