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萧楚女在上海参与《中国青年》创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2-11-28 11:40 | |

萧楚女,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参加过五四运动、武昌起义。1927年4月22日,年仅34岁的萧楚女在广州南石头监狱被杀害,留下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的上海旧居位于淡水路66弄4号,该处也是《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图说:淡水路66弄4号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以笔为枪宣传革命

萧楚女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木材商人家庭,在他十岁之前,萧家生意兴隆,家境殷实。由于萧父认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萧楚女很早就进了私塾读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萧父去世之后,家庭陷入赤贫。萧楚女十二岁就到一家木材行当学徒,后来做过街头报童、酱园徒工、排字工人等。经友人介绍,他曾到一艘长江客轮上做杂工,在长江漂泊近一年,跑遍了鄂、赣、苏、皖等省的沿江城市,广泛接触到社会下层人民,目睹工农群众的悲惨生活。

1911年萧楚女参加新军,参与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的阳夏战役中,他的一只耳朵被炮弹震聋。辛亥革命后,他不满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和革命党人争权夺利,愤然退伍,考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蚕桑专业。在这里,他接触到大量的政治书籍,自学了各种西方的新思想、新理论。1920年1月,恽代英组织了以“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利群书社”,组织青年讨论时局问题。萧楚女应恽代英的邀请,参加了利群书社,协助出版油印小报《利群》。1920年,受襄阳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邀请,萧楚女前往学校任教,教授国文、物理、哲学等课程,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0年7月中旬,萧楚女加入恽代英、林育南等人创办的共存社。1922年,萧楚女经恽代英和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

1924年初,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调萧楚女到上海工作。他在襄阳短暂停留后,于5月来到上海,途经吴江、松江和江阴等地时,调查了该地区的青年团和国民党活动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报告了团中央。到达上海后,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学生杂志》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中国青年》还开辟了“新刊批评”专栏,由萧楚女担任主笔,向青年介绍了国内外出版的18种期刊,其中包括周恩来、陈延年等人在法国出版的《赤光》杂志,使得青年能够了解到当时最新的社会思潮。萧楚女还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批驳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宣扬的阶级调和及阶级斗争熄灭论,捍卫马克思主义。

1924年9月1日,团中央委任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青年团组织,并以重庆团组织为重点。萧楚女在四川的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使军阀、官僚深为痛恨。1925年5月,他离开重庆,乘船再度来到上海。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1925年6月,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身份离开上海,到南京指导青年运动,担任《人权日报》主笔。1925年8月间,萧楚女到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宣传部长,后因被反动军阀通缉,返回上海。

1926年1月初,萧楚女离沪,赴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览室主任,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1927年春季,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萧楚女夜以继日地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因过度劳累,肺病恶化,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1927年4月15日,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逮捕,4月22日壮烈牺牲。

旧居是《中国青年》编辑部

淡水路66弄4号是《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是萧楚女在上海的旧居。淡水路北起金陵西路,南至建国东路。长1683米,1902年筑路,沿路多为住宅。淡水路66弄4号是一栋典型的三合院石库门住宅,当年二楼客堂和亭子间是办公室,三楼小阁楼作为印刷间,底楼客堂就是萧楚女的寓所。

《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继《先驱》之后出版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翌年春,团中央租下淡水路66弄4号编辑出版《中国青年》杂志,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和团结广大青年参加革命,创办人及主编有张太雷、邓中夏、萧楚女、任弼时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该刊迁往武汉,同年7月汪精卫同共产党决裂后,又迁回上海。1939年4月,《中国青年》在延安出版,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1986年10月20日,淡水路66弄4号《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纪念碑揭幕,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