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新民晚报与我有鱼水情和“雨水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罗水元     作者:罗水元     编辑:徐驰     2022-12-04 11:54 | |


图说:75岁晚报老读者曹振华专程从普陀区赶来,带来了他在晚报刊登文章的剪报册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下同)


  风萧萧,雨淅淅;情深深,意绵绵。今天上午,新民晚报联合上海邮政App“订了么”在鲁迅公园开展的便民收订暨“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虽然遭遇风雨,但是,一个个读者依然来到了现场。多位读者说,与新民晚报的感情如鱼与水,风雨更为他们与新民晚报的感情增加了“雨水情”。说到动情处,有的读者甚至直言,即使下雪,也要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同以往一样,今天来到现场的读者,既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人,还有跟着家长一起过来的孩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青年说,他已订阅新民晚报五六年了。“我订给家里长辈看,自己也看。”男青年说,手机上的内容虽然堪称海量,但比较繁杂,容易上瘾,刷着刷着就难以放下手机,放下手机又容易忘记,而且,在孩子边上刷手机,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使孩子以后沉迷手机而荒废学业,而看报纸,已让他于无声处培养了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另一位女读者则坦言,她的一份工作就是从无意中看到新民晚报找到的,后来在那个单位工作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我跟新民晚报很有缘,是新民晚报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生活过得更好,我现在每天都看新民晚报,看到习以为常了”。

  比这两位读者来得更早的是卞亚林。他承担着家里“买汰烧”事情,也有游泳爱好,但得知今天的活动后,就临时改变行程,寄存完买好的菜,8点左右就赶到了现场。“我们家有天天看新民晚报的传统和习惯,今天订了两份新民晚报,一份自己看,一份给没有住在一起的父母看。”谈及与新民晚报的“情结”,卞亚林说,他的父母虽然年事已高,容易忘掉不少事情,但雷打不动的是,每天都不会忘记去信箱取新民晚报,好像不把新民晚报取回来看,一天的“活”就不能结束一样。

图说:今天上午,不少读者冒雨来到鲁迅公园订阅新民晚报

  同样将看新民晚报当成每天必定要完成的“活”的,还有陈英娣、王锦禄、王君林等读者。从阳曲路冒雨赶过来的王锦禄说,他自新民晚报复刊后,就一直订到现在,“看晚报就像我吃晚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而从15岁就开始看新民晚报的王君林说,他即使从闸北搬到宝山,还把新民晚报复刊的那期报纸,当作宝贝一样,用塑料纸包着,收藏着。

  而从普陀区赶过来的读者曹振华,则不但订新民晚报,还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点评文章。“我在新民晚报上发的文章,已经有近200篇了。”现场,他拿出的几个笔记本上,一一贴着这些文章。其中,既有原来发表在“谈家常”专栏里的《待客要有礼貌》《陪婆婆上戏院》,也有参与并获得“我与世界杯的故事有奖征文”三等奖的《修车铺前看决战》等以前关于世界杯报道的点评。

  “我喜欢晚报,支持晚报。”曹振华说,他已把一些新民晚报合订成了10多册,“看晚报就像吃晚饭,不看晚报就感觉心里少了点东西。”说到动情处,他直言,自己同新民晚报的感情,如鱼与水,今天的风雨,更让他觉得与新民晚报增加了一份“雨水情”。

  “你们下雨天都在举办这个活动,我们没有理由不来——别说下雨,就是下雪,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来的!”与爱人李阿姨一起来到现场的邱瑞瑞都是新民晚报老读者,对新民晚报也有很深的感情,订完报纸,他们领到了由cafe+咖啡机器人制作并赠送的咖啡饮品,拿着咖啡,他们说:暖心。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