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正文

长宁区10个街镇实现“起搏器远程随访”全覆盖!

来源:上海长宁     记者:赵立 ‍     作者:赵立 ‍     编辑:屠瑜‍     2022-12-05 08:35 | |

两年前,“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社区远程随访”项目落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两年来,长宁区10个街镇均已实现远程随访全覆盖,惠及3000多名心脏疾病患者。

家住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张阿姨近日感到前胸有些闷,与家庭医生叶晓景联系后,便来到家附近的虹仙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叶晓景使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随访机”,仅花费几分钟就完成了检测和数据上传。10多分钟后,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献豪便可通过手机查看详细报告,当即向病人反馈诊疗意见,得知没有大碍之后,李阿姨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往常,患者需要前往三级医院预约挂号,而在长宁区,“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社区远程随访”项目可以让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完成。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同仁医院心内科门诊自助式的程控机器前,吴献豪帮一位患者输入完身份证号后,拿起一个程控头贴在他胸壁上,15分钟后打印出纸质报告,一切正常。

“这个操作过程也可以由患者独立完成,通过自助程控仪终端上传起搏器数据,后台进行分析、反馈报告至终端,医生能很快看到一份完整明了的程控报告。”吴献豪介绍道,“心脏疾病患者在植入起搏器、除颤器等设备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复诊,以便及时了解植入器械运行情况、心律失常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远程随访可以减少患者45%的院内门诊随访次数,持续监测还能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的CIED随访模式是患者来到医院起搏器门诊(通常是每周固定的半天到一天),先排队,再进诊室用特定的程控仪检测植入装置,等检查结束后检测人员把检测结果手写填入患者的档案册,患者再拿着这份册子给医生看。传统模式的弊端除了患者等待时间较长,数据的保存也是一个问题。”吴献豪说,“而如今采集到的起搏器数据存放云端管理,方便心内科专科医师查阅既往资料,也不容易造成病例资料的丢失。”

从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医联体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社区随访项目”启动至今,长宁区10个街镇均已实现远程随访全覆盖。该项目也有效缓解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面临的“看病难、随访难”,同时减轻了三级医院门诊压力。

‍赵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