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宝藏公园”“乡贤文化馆”……这些新建地标抬腿就到!青浦这个美丽乡村正“蝶变”成令人向往的幸福社区

来源:绿色青浦     作者:鲁玲丽     编辑:赵菊玲     2022-12-06 15:08 | |

“古乡蝶变,红星照耀。”朱家角镇建新村曾名葑沃乡,旧时集镇繁荣,商贸发达。几经衰落、沉淀,建新村不忘初心,积跬步,厚积而薄发,努力“破茧成蝶”,基于明朝古桥“永兴桥”“人民公社大礼堂”等历史文化建筑发掘“桥文化”“红色文化”,根据朱家角镇沈太路片区的整体发展定位,紧抓文化特色优势、地域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形态,保持田园风光,引导产业发展,传承历史文脉,绘就美丽乡村壮美画卷。

基础环境提质提量,打造品质村容村貌

不离乡土、不离亲情、不改变生活方式,在村里就能乐享幸福晚年生活;建新村大部分老年人正过着或期待着这样的幸福生活,村里基础环境提质提量,“宝藏公园”抬脚就到。“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全面升级了,原先坑洼泥泞的荒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鲜花绿植、座椅步道,散步休闲的同时还能欣赏沿河美景,最关键是离家近,抬脚就到。”建新村村民纷纷称赞道。建新村新建的这处宝藏公园,面积约5000平方米,园内设有2座凉亭,中间有健身步道连通,放置健身器材,方便村民健身运动,远处有景、近处有绿、可视可达,满足村民们家门口的日常游憩需求。

通过前期区级美丽乡村创建,建新村已全面完成农田设施、生活污水、村庄改造、河道整治等任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新修建的道路及“白改黑”工程,确保了辖区村民的出行畅通,切实做到为民、惠民、利民。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河坡修建改善现状,给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内杂乱无章的电缆归纳整理,既美化了环境,又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将农户原有杂边地规划成整洁的地块,种植花卉、瓜果,使得村庄面貌进一步提升。提标改造三类标准公共厕所,实现“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环境治理多点开花,村容村貌“提质焕颜”,越来越多的村民见证着家门口的美丽变化,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文化“软实力”正走向发展“硬支撑”

建筑是文脉传承和延续必不可少的载体,它的一砖一瓦、一墙一阁代表着这个村庄的文脉记忆,也承载着村庄的人文情怀,更关系着村民的民生福祉。村内有一座修建于民国初年的建筑,之后成为了人民公社大礼堂,占地265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2017年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浓郁。建新村将历史风貌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对人民公社大礼堂进行“修旧如旧”,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乡贤文化,将其建设成乡贤文化馆,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向全体村民征集具有年代色彩的农业用具及相关史料,在内容展示方面,努力做到全方位收集素材、全过程严格把关,力求资料的客观、真实、准确,经得起检验,将文化馆划分为党史、村史、美丽乡村创建成果以及实物展示4个篇章,全力把乡贤文化馆建设成为建新村的红色文化地标。

近日,“复旦管院·朱家角”建新党建红色驿站在人民公社大礼堂正式揭牌。红色驿站化身集党建学习、展览展示、会议座谈、咖啡茶饮、直播带货、群众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兼具红色文化和古村风格的现代化物理空间,在作为日常党建学习交流、参观导览的站点同时,常态化展示复旦管院最新文创产品和知识成果,朱家角镇和建新村文创、农副产品和区镇两级的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内容等元素。同时,红色驿站还设置便民服务台,在服务台附近悬挂金点子邮箱、宣传海报等,并配备急救药箱、防疫物资、雨伞等日常生活用品,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伴随着驿站开发建设,驻村选调生、学院本硕博校友孙天佩还帮助建新村开发了“大礼堂”系列文创产品,目前已经开发咖啡杯、茶杯、帆布袋、雨伞等产品,为未来的文化宣传和产业发展打开一定思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关注、参与、宣传建新村的建设和发展,来到建新,来我们的驿站坐一坐,感受田园气息,品尝乡间美食,阅读红色历史。”驻村选调生孙天佩对记者说道。

村民自治“新格局”,乡村整治“添动能”

“屋子前面敞亮干净,菜地规划整齐,我们住着都舒服多了,再也不想回到过去乱糟糟的生活环境。”村民李老伯回忆过去村里污水横流,畜禽乱走,杂物乱堆,环境脏乱差,如今,环境节节提升,幸福感也逐步攀升。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建新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场硬仗,从“整治”走向“提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发动群众,形成“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宅前屋后整洁干净”的良好局面。

建新村多措并举积极提升村民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由“要我整治”到“由我整治”,让“我的环境我改善”意识深入人心,激发人民群众内生整治动力。

“美丽乡村村民建,乡村美丽惠村民,我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村民自治+长效治理’模式,让村民来当美丽乡村建设‘主角’。”建新村党支部书记陈彩军坦言。

鲁玲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