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申城医院持续应对艰难挑战!辞旧迎新之时,他们依然坚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陆常青     2023-01-03 08:40 | |

图说: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没有空休息,病人已经多到急诊室连一点点空地都没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小长假,申城的三级医疗体系正迎来史无前例的艰难挑战!辞旧迎新之际,无数的白衣天使坚守在工作岗位,以平凡之躯守护着病痛中的人们……

图说:利群医院急诊

抢救:每一秒都在和时间赛跑

深夜,中山医院的各病房依旧灯火通明,急迫的呼救声伴着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嘀——嘀——”心电监护仪的蜂鸣声回荡,医生和护士在连续大声呼叫:“32床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准备抢救!”

监护室是一座没有硝烟的战场,医生护士随时都在和死神赛跑。患者呼之无应答,双侧瞳孔较前增大对光反射迟钝,心率血压呈下降趋势。当班护士立即迅速将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一名护士正在进行药物的复述确认和使用,另一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并密切注意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确认导管在位后妥善固定,呼吸治疗师给予纯氧进行纤支镜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就这样在经过了半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终于稳定下来。

随着新冠感染人数不断增加,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也日益增多。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原有的抢救床位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此时,院领导立即成立指挥工作组,医务处、护理部连夜统筹,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教授与潘文彦、虞正红两位总护士长立即讨论建成两个延伸重症病房:将原五官科改建成亚重症病房,将原泌尿外科改建成过渡病房。设备科也以最快的速度调配到四大法宝——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呼吸机转换接头,以确保普通病房的每个床位都能进行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102岁的张爷爷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在接到收治指令后,医护人员立刻梳理床位资源,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抢救车等设施、药品及物品。医生决定立即给张爷爷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和纤支镜吸痰,先改善最要紧的氧合问题。张爷爷的肺部感染情况严重,在排除禁忌后,医生决定让张爷爷立刻进行清醒俯卧位改善通气,这样会使张爷爷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变,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经过多日的精心救治,张爷爷的情况明显好转,终于可以自行咳痰了。

图说:利群医院急诊科医生正在接诊患者

急诊:在每一个空间增设床位

虽是节假日清晨,普陀区利群医院急诊门口,救护车闪着警报灯频繁进出。急诊预检护士李秀丽动作麻利地问诊、分诊,虽然声音沙哑,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工作效率。

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12月至今,利群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用坚守筑牢“防护墙”,用执着守住“生命线”。“面对困难,没有人退缩,大家都自告奋勇坚守岗位,没感染的‘不下火线’,好了立即‘重上战场’。”急诊护士长孙赟说。

抢救室刚刚送来一位情况危急的老年患者,马上气管插管,立即组织抢救!各类救治机器的嘈杂声中,患者情况稍稍平稳,医生护士们才略微松口气,立即投入下一场战斗。

为确保所有患者第一时间在急诊科得到精准高效救治,普陀区利群医院已启动应急模式,迅速集结后备力量,并成立急诊专班、在走廊增设床位等,帮助急诊分流患者。同时,医院为医护人员的健康作了充分考虑,保证救治人员能够尽量及时轮换,集中力量做好医疗流程、人员、物资、机制保障等各方面工作。

“你回去要按时吃药,再有不舒服来找我,我天天在。”中午的急诊室忙碌依旧,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党宗彦仔细叮嘱着患者。尽管是元旦假期,但今年的急诊患者比往年多出不少。“我们坐镇急诊,多看几个病人,及时救治重症患者。”党宗彦说。

图说:殷行社卫的医生在发热诊间给患者配药

社区:持续做好健康“守门人”

“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近也迎来了许多就诊的市民。两周以来,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诊室每天就诊人数节节攀升。从2022年12月31日起,中心的发热门诊延时到晚上8点,进一步为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减压。这几天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大家对是否会发展成重症有点焦虑,社区发热门诊可以第一时间对他们的症状进行研判。

中心开通24小时医疗热线,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发热诊治、健康指导、合理用药等医疗咨询服务。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热线成为了社区居民的一颗“定心丸”。元旦当天,负责接听热线的是家庭医生王文慧,她说,电话从一早开始就响个不停,有时,接听电话更多的是心理疏导,通过解释和安抚,缓解居民的紧张情绪。

殷行街道辖区内有3家护理院、12家养老院,每一家都有专门的家庭医生负责对接工作。元旦当日,家庭医生沈菲第一个电话先打给了对口的养老院。了解到一位老人出现高热,情况严重,沈菲上门巡诊后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在她的协助下很快将老人转往市东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红英作为中心唯一的儿科专职医生,平日每天接诊40-50个患儿已经是工作常态了。在日常坐诊接待患儿的间隙,王红英一边仔细嘱咐发热哨点医生关于儿科的用药注意事项,一边针对发热如何处理、家里的药物如何正确服用等问题解答家长的疑问。“最近,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如此忙碌的工作状态,这就是我们作为健康‘守门人’的使命。”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