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从荧屏走进现实,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李元春     2023-01-17 20:15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每一本珍贵的古籍背后都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微粒。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今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开幕。

      此次展览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选取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版本,让节目中的场景从荧幕走进现实,让读者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感受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 。

      展览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楚辞》等十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深挖文献史籍背后的故事,以展览语言进行生动演绎。上海图书馆从珍贵馆藏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典籍展出。如1662年《论语》拉丁文译本,是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最为珍贵的善本藏书之一——残本《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中国智慧》,开中国典籍西译之先河。此部拉丁文《论语》翻译的是《论语》前十篇《上论》的内容,为海内孤本,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展厅陈设结合典籍与节目情景设计移步换景,从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书房,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从救死扶伤的李时珍开设的医馆,到孙武归隐之处的兵器架……观众们不仅能在展览现场一睹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经典,还能步入这些典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感悟经典的魅力。伏生一生守护和传承《尚书》的故事,“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医者品格,司马迁、屈原、孙武等人深切的家国情怀,周文王、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思想的精华和内涵等。

      展览力图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打破时空间隔,营造穿越历史时空的现场感,让普通人能看懂、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本次展览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