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沙水清:“春分之音”铿锵澎湃——趣解汉字“喜”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沙水清     编辑:史佳林     2023-01-31 22:35 | |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 。”太平盛世,天天都是喜庆的好日子。喜和乐,几乎分不开。欢庆的锣鼓声,传送着“喜”的心情和气氛。

一眼望去,“喜”和“鼓”具有同构性,都含有“壴”。这个“壴”,其实就是“鼓”的本字。字源显示,有豆形鼓架再添三只手掌的 ,表示众人击鼓;有鼓面竖立,上端标示牛形的,表示用牛皮做的鼓;也有鼓架添上击打工具的,表示擂鼓。

“壴,陈乐也。”也就是说,“壴”作为鼓架是用来击打奏乐的。从民俗角度看,击鼓表示欢庆或庆典,驱邪避灾,祈求吉祥,由来已久。那么,在“壴”下面加上“口”,又增添了怎样的义涵呢?这个“口”表示的欢笑或欢呼,带有点喧哗的意思。又是锣鼓喧天,又是大声欢呼,该是多么快乐欢庆的场面。“喜,乐也。”可见,“喜”其实是“嘻”的本字。在字形演变中,“喜”的欢乐意义保留下来,再添上一个“口”,把“喜”发出欢笑声的情态送给了 “嘻”。

如同鼓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有不同的使用方法,“鼓”的字形相应地也有不同构造方式。这也印证了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即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不正是因为汉字以象形为特征的认识论意义吗?“人喜则斯陶。”在“喜”的字形书写中,还有“澎”下面加“口”的,突出了“鼓”的澎湃声响,这同样反映了一种欢快的生活场景。

“鼓,郭也。春分之音。”在讲究天人合一的农耕时代,人们敲锣打鼓,表达喜气洋洋、开开心心的心情,在人神共欢中,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万物欣欣,蓬勃生长,铿锵澎湃的“春分之音”,传递的不正是“喜”气洋洋的幸福之声吗?(沙水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