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学艺术学瞎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明杰     编辑:赵玥     2023-02-06 18:11 | |


   幸亏在自媒体上,艺术并不是一个很能挣流量的话题,否则的话,啥都不懂开口就来指点江山的人会更多。不过,啥都懂的人说得也未必有道理。

   前不久,朋友转来一个视频,一位气宇轩昂口若悬河的艺术博主在鞭挞一位著名现代艺术家。博主明显是专业出身,知识积淀不俗,旁征博引随手拈来。他列举了大量艺术史上的名家大师绘画风格、技法和主题、形式,来质问所针对的那位艺术家:哪条都不沾边,哪点都不能跟他们比,垃圾!

   富于煽动性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一旦方向错了,更容易误导公众。

   这让我又想起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著名观点交锋。翁同龢质问刘墉哪一笔是古人的,刘墉反问翁同龢哪一笔是自己的。

   专业艺术家与业余艺术爱好者的区别在哪里?

   业余爱好者若有几笔能似艺术史上的名迹,就很值得夸赞了;但作为专业艺术家则根本不值一提,他更需要的是——有“几笔”是前人所没有的。

   那位博主虽学富五车,但他对艺术的认知仍停留在业余层面。

   老子《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因为人很容易被外在的东西迷惑,而疏忽了事物本质。学习艺术也如此,很容易学“瞎”掉。艺术史上纷繁的作品,炫目的色彩,奇妙的样式,如雷贯耳的名头等等,都会让我们沉迷其中,而忘了自己去学习了解这一切的目的何在。

   不同的人学习艺术的目的和方法是不同的。

   作为业余爱好者,重在欣赏和理解;作为艺术史学家,重在对史料的穷尽掌握和钩沉索隐;作为艺术创作者,重在从前人的实践中找到启迪和力量,开拓新的艺术疆域;作为艺术批评家,重在从浩瀚的艺术史个案分析中找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并对正在发生的艺术现状进行评判——其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如同火眼金睛一样,鉴别出艺术家是平庸的拼凑匠还是富有创造性的开拓者。

   艺术无常。它在人类不同的文明阶段,有着不同的形式,起着不同的作用。它和科学一样,是人类应对环境和自身缺憾所进行的努力。我们不能用商周的青铜器标准来质问宋代的瓷器,我们也不能用古罗马的雕塑来要求古代中国的造型艺术,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我们不能用古人来苛责今人,也不能以今人来嘲笑古人。宋代的瓷器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与青铜器的艺术审美截然相反。如果说,商周青铜器造型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高峰,宋代瓷器造型艺术就是另一座可以与之媲美的高峰。如果宋人都像那位艺术博主那样死读书,偏执于艺术史,那就无从谈起了。

   (林明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