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国际罕见病日 | IRF4基因缺陷病世界首例干细胞移植成功 重获新生的小凡今天再回复旦儿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陆佳慧     2023-02-28 15:04 | |

图说:小凡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参加国际罕见病日活动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IRF4基因杂合突变体T95R导致联合免疫缺陷,是一种最近刚命名的罕见病,2023年1月《科学·免疫学》期刊发表了来自8个国家56个机构学者的联合研究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这一研究发现的重要参与机构——不仅提供了其中一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参与了基因分析和体外功能实验,还成功完成了该罕见病的世界首例干细胞移植治疗。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上,这位完成移植一年多的幸运儿小凡也来到了现场,在儿科医院科研和临床团队诊治下,他的疾病得以根治,获得了新生。

小凡来自云南,3岁起反复咳嗽、腹泻、发热,多年来辗转于云南、北京、重庆的多家儿童专科医院,常规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018年10月小凡全家慕名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评估发现小凡有支气管扩张、直肠结肠炎,同时伴有皮肤、脑和肝脏的累及,复旦儿科王晓川教授领衔的临床免疫科团队应用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免疫评估手段,确定小凡的疾病是由于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突变。经过与国际免疫缺陷病团队的深入合作,共收集了包括小凡在内的7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实验证实IRF4基因T95R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联合免疫缺陷(CID),研究揭示了一种集功能缺陷、功能增强、获得新功能的突变体最终导致疾病的新机制。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唯一根治方法,复旦儿科翟晓文教授领衔的儿童罕见病干细胞移植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儿童罕见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凡确诊后,经复旦儿科干细胞移植团队与临床免疫团队评估讨论,确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

经过配型和移植前的精心准备和治疗,2021年10月小凡来到了血液科移植病房开始干细胞移植。小凡的疾病非常罕见,没有移植成功的先例,干细胞移植团队凭借在儿童罕见病干细胞移植领域丰富的经验,为小凡设计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

2021年11月6日,小凡顺利接受了非亲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周,健康的供者细胞就在小凡的体内生长起来,经检测完全替代了他原来的缺陷细胞,小凡的疾病得到了根治。此次为小凡移植后1年随访,经钱晓文主任的全面评估,小凡的感染和脏器损害在逐渐恢复,他获得了新生。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多年来一直关注儿童罕见病,临床免疫科团队和干细胞移植团队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建立了集临床、免疫表型、基因型分析和功能实验的精准诊断体系,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种PID的靶向治疗。针对PID系统地建立了包括产前诊断、出生筛查、疾病队列特征、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全面的临床诊治体系,开启了我国系统有效的诊治PID工作,使得我国对PID的诊治达到了全流程管理。采用和转化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免疫评估技术使得PID的临床诊治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准,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复旦儿科干细胞移植团队针对PID病例有多种疾病开创国际或者国内首例移植成功,如早发型炎症性肠病、DOCK8缺陷、LRBA缺陷及PIK3CD缺陷导致的PID等,显著改善了患儿预后,提高了我国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很多罕见病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