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母亲的直升机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志超     编辑:赵美     2023-03-15 15:01 | |

明媚春光里,横沙岛的茅草屋场地、河沟旁、田野间,体态轻盈,动作优雅的各色蜻蜓,成群结队,忽高忽低或忽快忽慢地在空中追逐盘旋,低吟浅唱,嗡嗡作响,构成农耕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忆一个甲子前,也是在春光时节,横沙岛上空倏忽多了道更亮丽的风景线,一架崭新直升机的抵达,成了岛上的特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说自己看到了形状像“大蜻蜓”的直升机,包括我母亲,她曾向我绘声绘色描述看到“大蜻蜓”的情景,多少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

1960年“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某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沪空军的一架新型直升机飞抵横沙岛。飞抵前驻岛部队的几位官兵早早来到地处海岛南部的跃进小学,只见官兵们把操场上铺晒着的稻草堆积在一起,点燃后让其熊熊燃烧,一瞬间火光冲天,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好奇。说时迟那时快,一架标有“八一”军徽的直升机从远处徐徐飞来,在火焰上空盘旋几圈后稳稳降落在大操场上。直升机停妥后从机上走下两个年轻英俊的飞行员,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受到横沙公社领导的热情欢迎接待。

在直升机光顾的当儿,学校正在上课,校领导当即决定提前下课,好让学生们亲眼看看新飞机,因为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

在田间忙碌的农民们听见飞机鸣响声,亲眼看到飞机向学校方向去,纷纷放下农活丢下农具,欢呼叫喊着从四面八方奔向学校,我的母亲当时在跃进小学附近外公外婆家的自留田里劳动,看到飞机后也拔脚狂奔,挤进了人堆里。其时学校里聚集了上千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直升机围个水泄不通。

一小时左右飞行员完成任务后,与在场的领导及驻岛部队首长握手告别,驾驶着直升机缓缓腾空,向着上海市区方向飞去。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跳跃着挥手着目送直升机渐渐地在空中由“大蜻蜓”变成“小蜻蜓”直至无影无踪。

直升机是二十世纪世界上的新发明,我国自1958年起生产直升机,两年后横沙岛百姓能亲眼看到直升机,实属眼福不浅。母亲回家后兴致勃勃地说从来没有看到直升机,从来没有过,还告诉了当时的几个小插曲。直升机降落时螺旋桨的巨大风力,将学校西南角厕所房顶的茅草掀得像杨柳花絮满天飞;由于参观的人太多,学校周边的庄稼全被踩踏成“瘌痢头”;仰望天空目送直升机远去时,很多人头戴的草帽全都掉在地上,包括她自己。以后直升机的事一直萦绕在她脑海中,还异想天开地说如果横沙岛也有直升机该多好啊!

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母亲的异想天开竟成现实。

2022年春回大地之时,横沙乡政府通过“生态横沙”微信公众号发布“横沙乡直升机空中应急救援试运行”公告。公告称,为更加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与瑞金医院、上海新空直升机公司协商一致,建立开通横沙乡直升机空中应急救援通道。看到这条消息,又听到乡政府出巨资建造了直升机停机坪,我激动不已。因为交通欠发达的家乡横沙岛,在应急救援方面有了快通道,党和政府想得真周到,这一举措使海岛居民犹如吃了定心丸,不再为生重病急病时交通受阻担惊受怕。

一个甲子的时光稍纵即逝,当年跃进小学的学生都已七老八十了,我母亲健在的话已属百岁老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如今横沙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并有直升机起降,看来横沙人与直升机还真有点缘分,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满满。

据我了解,自“横沙乡直升机空中应急救援试运行”公告发布一年来,应急救援直升机还没真正运行过,但我想无论运行与否都是件好事,因为“有备无患”总比“有患无备”强得多。(陈志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