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音声往来,无论西东——“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音乐鉴赏会评析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晓萱     编辑:陆玮鑫     2023-03-31 15:43 | |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项目《无论西东》——“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音乐鉴赏会日前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上演。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与吉他演奏家段昌武、打击乐演奏家徐德梁、贝司演奏家蔡继文一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与文化的盛宴。如果要总结这场音乐会,可以是“一场讲演、两本游记、三种声音”。


一场讲演——融乐识于乐声


   音乐会开场,方锦龙身着一袭长衫立于舞台中央,身旁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了各种乐器。整场音乐会以夹叙夹演的形式呈现,方锦龙将国乐知识生动地穿插于演绎之间,关于乐器,也关于乐曲。

方锦龙以巧舌如簧之“簧”字引入,就簧类乐器与竹制乐器展开了极为生动的介绍。从出土于河南舞阳县来自九千年前的贾湖骨笛,到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笙与饱含中国文人意蕴的箫,再到唐宋时传入日本,后在中国式微的尺八。方锦龙用乐音在观众眼前拉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讲述中不乏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如从“不分伯仲”说开,就乐器本身,进行了伯埙与仲篪的展示;又如借一把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带观众一领音乐中的“天、地、人”之寓意,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传统音乐其历史积淀与文化饱含的深厚与广博。

而从乐曲来说,不论是方锦龙随《酒狂》的音乐节拍拟步醉态,由此呈现出的中国写意文化;还是对《彝族舞曲》的细节以模弹,讲解如何借琵琶来呈现舞蹈中的柔美神韵,进而达到器声与舞态的共通;亦或是《十面埋伏》中,通过碎片化的展示,拆解乐曲中战车飞驰、刀枪碰撞、战马嘶鸣之意象……其所带给听众的震撼,显然不是仅凭音乐完成。

“文化自信”在方锦龙的演与述中不断被凸显、强调。而在过程中,方锦龙还不时幽默地调节气氛,如把无琴弦、无琴键、无音高的锯琴戏称为“三无”乐器,引得台下欢声笑语一片。这位学识与乐识双“识”兼备的艺术家,将中国文化融于音乐演绎之中,让观众在听音乐的同时,也“触摸”到了一件乐器、一首乐曲其背后的历史。与其说当晚是一场视听的音乐会,用一场生动的讲演形容或许更为贴切。


两本游记——在音乐中领略各地风土


   音乐会上,方锦龙先后两次带领现场观众开启充满未知的音乐之旅。一是《千年回响》,展现的是国内风土,另一则是《五弦琵琶世界游》,描绘的是域外风情。两本游记也自此而来。

《千年回响》呈现的是方锦龙多年来通过采风累积的硕果。从汉族的骨笛、笙、箫、篪到云南少数民族的巴乌、彝族的口弦、佤族的“嘚”、海南黎族的鼻箫,哈尼族的其篥……每一件乐器的出现与展示,对于现场的观众来说都是一次惊喜——惊于乐器的样式繁多,更喜于它们的音色纷呈。正如方锦龙自己所说:“我的采风还将继续下去,希望到时能与大家分享更多的民族乐器。”这也让这本游记的续写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

如果说《千年响声》是通过诸多民族乐器让现场观众欣赏到祖国的锦绣河山,那么《五弦琵琶世界游》恰如其题,是借由一把五弦琵琶演绎出世界的人情美景。

这本世界游记一路途经亚洲、欧洲、美洲,完成了一次半环球之旅。从中国首都北京出发,模拟三弦的音色仿佛让人置身于北京城的老胡同。下一站两河流域,阿拉伯风韵在五弦琵琶的演绎下一览无遗。而到了印度,方锦龙将弹拨琴弦与敲击面板的技法两相结合,使得西塔尔琴与塔布拉鼓共恰于一体之中。旅途仍在继续,日本是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伴随着清脆的三味线音色响起,鼻尖宛如弥漫开恬淡的樱花香气。此后一曲用日本都节调式演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满厅春色更是藏不住地袭来,让人分不清这花的颜色是白还是粉。亚洲之行短暂落幕,往西步入欧洲,在五弦琵琶的演绎下,伴随着响板的咔哒声,亮眼的红裙好似在眼前一闪而过。再往西,则是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和电吉他轮番上阵。作为旅行的终点,方锦龙选择了中国上海,并用一曲《紫竹调》为这场充满奇遇的旅行划上了句号。

两段旅行,途中旖旎风光不断。两本游记,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之丰富、世界音乐之魅力以及五弦琵琶之表现力,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三种声音——打破“时”与“地”的边界


   不同声音的交融也成为本场音乐会的亮点。中西相融的声音、古今相会的声音以及历史积淀的声音,三者共同上演,难分彼此。人们随音乐在不同时空里流转,于不同国度间穿梭,打破了“时”与“地”的边界。  

1934年,电影《渔光曲》上映,其同名主题曲一时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不同于原版的人声呈现,方锦龙选用了来自意大利的锯琴替之。缠绵的乐音,似人声也似老唱片,通过拉奏与敲击这一演奏方式的更替,在听觉效果上更添新意。关于以器拟声,在电影主题曲《我要你》的演绎中同样有所展现。音乐没有华丽的编配,但不同乐器间的音色互动却恰如其分。

论及中西相融,一曲《忆江南》扣人心弦。音乐在吉他的低吟中开场,而后是琵琶与吉他的对答如流。放眼整场音乐会,采用与之相似却又不同的对话的,还有两首西班牙名曲《爱的罗曼史》与《阿斯图里亚斯》。琵琶与吉他,二者的扫弦在抗衡与融合中不断交织,弗拉门戈的热烈在你来我往间酣畅淋漓。音乐进行中的两次呼喊尤为抓耳,一次是用以转换,音乐于同一音型的数次重复后顿停,方锦龙一声呼喊,音乐再起。此时换以掌击面板,犹如响板声起,似有舞者脚步踢踏、裙摆飞舞。一次是作为收束,呼喊间插于音乐进行当中。音乐在呼喊中结束,现场的热情却在呼喊中点燃,观众的叫好声与掌声融成一片,久不能停,这是对于这场演绎最好的认可。

选自《音乐·诗经》的两首作品——《琼瑶》和《玄鸟》极具古典韵意。《琼瑶》中主题诠释的层次递进极为巧妙,体现出演奏者的独具匠心。从不加润饰的纯粹弹奏到加入揉弦的重复,以单音为核心的同一主题在方锦龙手中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玄鸟》中连音的运用更是让人惊喜,这一节奏上的短暂游离让听者于音乐框架之中与之外不断摇摆,犹如浪中的行舟人,随浪而飘摇,但亦可归舟。

对于琵琶经典曲目的再演,以《彝族舞曲》和《十面埋伏》两部作品为代表。前者是方锦龙对恩师王惠然的缅怀,也是对上海大同乐会各位国乐先贤的致敬。音乐在琵琶的轮指中娓娓道来,配以吉他的或分解和弦陪衬、或快轮伴随,加之口弦的点缀,让这曲《彝族舞曲》动人异常。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琵琶最后的独白与停顿,让在场的观众深刻体会到中国美学中常说的“留白”之美。

《十面埋伏》的收场,是整场音乐会的点睛之笔。加入低音弦的五弦琵琶有着不同于四弦琵琶的张力。场上只余一盏微弱的灯光,但琵琶音起,一如王猷定所写的那般:“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台上虽只有一人、一琵琶,但在音乐的造境中却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为这场音乐会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方锦龙的五弦琵琶中,听到的不止乐声,更有一位成熟演奏家在舞台上的松弛与游刃有余;一位国乐传承者对于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与肩负;一位虔诚习乐人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张晓萱)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