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于细微处造幸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洁     编辑:赵菊玲     2023-05-12 15:20 | |

杨洁/文

在社区里,怎样营造友好的养老大环境?最近有媒体报道,老年居民超过半数的黄浦区外滩街道如意里小区,完成了整体性适老化改造,为这个问题递交了一份答卷。

垃圾箱的投放口,从原先的1.25米下降到1.1米,打开时间从原先的5秒延长到15秒,照顾腰不好、行动不那么利索的老人,让他们扔垃圾时也能笃悠悠;整个小区没有一处台阶,都改成了坡道;处处可见座椅;每幢楼房前的门牌号码都改成了特制放大版,方便确认;扶手不仅覆盖每个入口到楼梯处,还装进了电梯里……凡此种种细节,让老人走出家门依旧放心舒适。

我们通常认为的适老化改造,往往是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家里实施改造。例如,浴缸改淋浴、加装扶手、安装防滑垫等。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自2012年起,上海连续8年每年为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从2019年底起,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启动,去年计划完成5000户改造任务,实际共完成6804户。

然而,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绝不局限于在家门内。走出楼道、走进社区、走上街镇,老人们也应拥有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体验。如意里的此番整体改造,最让人动容的就是从细微处入手。从垃圾箱到坡道,从座椅到扶手,每一个转角处都涌动着社区温情,也让老年朋友的生活品质更加“如意”。

老人要走出家门,最迫切的适老化改造,当属加装电梯。近期,沪上个别小区暴露出的加梯一些细节问题,还需相关部门予以关注解决。静安区居民徐先生近日向媒体反映,他们楼里新加装的电梯,自2022年初建设完毕烂尾至今,出现包括漏雨、锈迹斑斑、与图纸要求标准相差甚远等问题,已无法投入使用。而宝山区居民江女士则向媒体反映,她所在的居民楼加装电梯从2021年4月开工后工期已拖了两年之久。完工承诺迟迟没能兑现,有老人一提及此就直掉眼泪。

到今年为止,上海加装电梯已经投入运行4397台,解决了不少“悬空老人”的下楼难题。今年,上海加装电梯的目标任务又有增加,明确要完工3000台,相比去年目标数量提升了50%。加梯数量提升、范围扩大的同时,质量也应有所保障,要有人监管。加装电梯不是一次性买卖,要建设更要维护。关注每一处细节,好事才会办更好,民心工程方更得民心。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一字之差,关注的是老人们基本需求之外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而他们得以颐养天年的幸福,就在许多细微之处。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