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上海广播博物馆捐赠者张明律:多年收集的宝贝,有了好的归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陆玮鑫     2023-05-27 20:25 | |

今日,位于广播大厦的上海广播博物馆开馆。博物馆里有50台来自各个年代世界各地的收音机,都是由78岁的张明律捐赠。这位痴迷无线电的爱好者人称“张无线电”,几十年来,他骑着自行车,瞒着妻子,悄悄收集了三千多台各式收音机,直到有一年新民晚报记者去采访他,家里人才知道他有个收音机仓库。“只有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才能收集到这么全的收音机种类。”张明律说,“这些年,有很多人想高价收购这些宝贝,我都没有卖,我想找一家博物馆捐给国家,让更多人看到。如今,它们安家在广播博物馆,我也放心了。”

张明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带着张明律组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父子俩听着从广播里传来的声音,开心地笑了。从此,张明律便与收音机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张明律说:“听广播让我学到很多,我不仅学会了组装,还通过广播学会了英语,了解了世界。”

渐渐地,张明律从爱好组装无线电变成了爱上收藏收音机。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张明律生活富足起来,也让他有条件收藏自己喜爱收音机。过去几十年里,他每个周末天还没亮就骑着自行车,去二手市场里淘宝,他淘回来的不仅有国产货,还有德国货、美国货、英国货,甚至还有前苏联的“无线电精英”。张明律还会去很多即将要动迁的弄堂,寻觅那些在上海的老房子里搁置了几十年、蒙上厚厚一层灰的收音机。

广播博物馆内展示的收音机

在张明律看来,那些造型别致的外国收音机,虽然曾经也是旧时有钱人身份地位象征,但从收藏的角度看,它们远不及国产收音机珍贵。“收音机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七八十年,产量小,能够保存下来的很少。”张明律觉得在上海搞收音机收藏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上海既是中国收音机的发源地,也是生产基地,曾经的十里洋场,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收音机都汇聚到此,留存下来的旧收音机很多。

几十年间,张明律不抽烟不喝酒,把省下的钱换回了三千多台收音机,不但囊括各个时期的精品,也包含中国无线电发展整个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收音机。藏品见证着历史,上海广播电台里的很多主持人都曾登门拜访张明律,一番讨教之后,竟成了他的粉丝。

说来有趣,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明律的收藏“事业”都是瞒着妻子裔蕙茜悄悄进行的。直到有晚报记者上门去采访张明律,她才知道原来他竟然在外面租了一间小仓库,里面堆满了各式收音机。裔蕙茜退休前是英语老师,当张明律带着她第一次走进小仓库时,她张大嘴,惊叹道:“radio mountain(收音机堆成山)!”还有一次,裔蕙茜去看牙,牙医和她说:“张老先生从我这里花2万元买走的那台收音机,可一定要好好保存哦!”裔蕙茜听完惊掉了下巴。后来,裔蕙茜不仅理解丈夫的爱好,还用自己的英语专业帮助他翻译外国收音机上的那些说明书,这次捐给上海广播博物馆的藏品上的外语都是她翻译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海广播博物馆之外,张明律的其他藏品大都被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无线电博物馆收藏。

广播博物馆内景

在博物馆里,张明律带着自己上五年级的小孙子一边参观,一边向观众介绍着自己的藏品,“这个是当年文艺青年用的,因为它用的是直流电,可以出门随身携带,去外面野餐也能收听广播,这在当年还是很新潮的……”如今,张明律的孙子也学会组装收音机,还参加了科学竞赛,一家人和收音机之间的故事,还在不断更新。(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