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8月,听90后钢琴家张昊辰用琴键“对话”人生中后期的贝多芬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赵玥     2023-06-05 18:03 | |

图说:张昊辰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吴翔)8月8日,张昊辰“对话晚期”钢琴独奏音乐会2023中国巡演上海站演出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奏响。日前,这位90后的钢琴家在位于施坦威之家上海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自己将透过贝多芬四首创作于人生中后期阶段的作品,打开与晚年贝多芬的对话之门。他说:“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中,有很多内涵都和他本身的生命体验有关,比如勇气。”

此次巡演的四首作品分别是《升F大调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Op.78》《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Op.106》《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以及《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这套曲目在被乐评人称为“爆炸性”之余,更将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生涯的瓶颈、转折以及超越浮绘于键盘之上。

“上半场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Op.106》是一部音乐史上最庞大的奏鸣曲之一,弹得慢可能需要花上50分钟,弹得快也需要45分钟。而下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也是一部重磅作品。通常来说,这两首奏鸣曲都会被放在下半场演绎,因此不会出现在同一场音乐会上。”那么,张昊辰为何要挑战在一场音乐会中,演绎这样两首重磅作品呢?“因为我觉得这两首奏鸣曲不会产生音乐叙事上的冲突,在我看来代表了贝多芬中晚期不一样的创作心境。”

这场音乐会之所以聚焦贝多芬作品,和张昊辰去年出版了首部音乐随笔集《演奏之外》有关。贝多芬在很多章节不断出现,是很多作曲家的“镜子”,在写作过程中,张昊辰离贝多芬更近了,获得了观察他的新维度、新激情。在他看来,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有一种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他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泛意上的隔绝社会,而是与声音隔绝。

“不同年龄段去弹这些曲子,会有不同的感觉。就像有人说的,作曲家一定会变老,但音乐永远年轻。你可能演奏的是几百年前的作品,但在响起的那一刻,它是属于当下的,是年轻的。”张昊辰说。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