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海菜花开》:白头发的上海教授与上海作家搏出新时代的“老人与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赵玥     2023-06-05 21:46 | |

“这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题目,是我一直在关心的主题啊!我曾写过多篇有关保护环境的杂文随笔,也算是一个环境保护的热心人。现在有这样一个典型人物,正对我的胃口,正符合我的兴趣。”资深报告文学作家朱大建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推出全新生态纪实文学作品《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他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谈到与这本书的缘分。

《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拥有这么诗意的名称的书讲述了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坚守一线多年,与当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清澈的故事,被媒体称为新时代的“老人与海”。

“记得第一次采访孔教授,他滔滔不绝地说起 ‘海菜花’‘水专项’‘土壤净化槽’,这些专业术语听得我满头雾水,只是不停地记录。”朱大建说。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写作报告文学是困难的,“这样的文章容易写成好人好事,容易写成科普书籍,这样就会失败了。而朱大建的人物写得非常细腻,看到了科学家的心路历程,非常感人,不是不可亲近的科普书。”作家赵丽宏说,“孔教授非常了不起,他被洱海边的老百姓称为‘白头发的上海教授’,他把后半生的心血、感情、智慧都投入在那片土地上。”

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创新报告文学表达形式,一边讲述感人故事,一边根据故事发展,讲述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与举措,用通俗的笔法讲解污染防治、生物习性等水生态环境专业问题,以海菜花的消失与重现为线索,将叙事与科普相结合。同时,书中插入大量实景照片与资料图片,还通过二维码配合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立体化呈现守护洱海的过程。

为治理洱海水质,1950年出生的孔海南带领上海交大师生扎根洱海20余年,白了一头黑发,清了一汪洱海。“海菜花能在洱海流域恢复,预示着洱海治理进入了生态修复阶段,这是非常可喜的。”孔海南说,海菜花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经验。

“这本书写完后,我感到意犹未尽,又写了一篇《<海菜花开>采写中的幕后故事》,其中有一节内容,写孔老师对老百姓如何才能喝上中国江河湖库源头一类水质清洁饮用水的思考和实践,准备在我主编的《上海纪实》电子刊上刊发。我和孔老师是同龄人,年轻时都下过乡,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写完这本书后,我成了孔老师的粉丝。”朱大建说。

上海炎黄研究会会长汪澜说,上海纪实文学有写科学家的传统,文学和出版工作者有责任塑造好当代科学家的形象,让低调的科学家群体为大众所知。

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大自然的叹息,读到了人的觉醒,感知到面对世界性的难题,交大科学家与当地工作者的锲而不舍”。

“《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诠释了上海作家记录这个时代、讴歌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辉业绩和英雄人物的努力和成果,为进一步振兴上海纪实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

根据这本书创作的校园话剧《海菜花开》将由上海交大学生演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认为,这个故事值得舞台和更多形式的推广与呈现。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