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同济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夏扬     2023-06-07 15:11 | |

6月6日,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学院将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依托学科交叉、产教深度融合和国际合作,有组织地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支撑。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同济大学继承和发扬工程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工程教育服务社会的形式和领域,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学院旨在打造人才培养特区,努力形成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格局,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同济校长郑庆华表示,卓越工程师是影响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变量,面向时代急需、国家急需、企业急用,同济大学将高标准推进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试验区,围绕创办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新方向、开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从立项到成果转化的新生态等四大任务有组织开展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着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紧密衔接、深度融合,打造政-校-企合作共赢新生态。

当天,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理事会成立,由重点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25家单位共同组成。首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包括: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

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依托同济优势学科、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和产业急需的重点领域,以人民城市,先进制造,深地、深海、深空拓展和生命健康等为重点,突出智慧赋能和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构建“四共”(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四通”(校企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机制,扎实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和国际融通,共同打造“校-产-城”协同共生的新生态。

卓越工程师学院还将打破学科边界、开放校园围墙、协同企业资源,实现“四个转变”:在选拔方式上,由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向创新潜力和能力为主转变;在培养模式上,由单一学科专业制砖模式向多学科交叉、目标导向的个性培养模式转变;在责任主体上,由高校导师独立指导向高校+企业双师联合指导转变;在评价标准上,由学术论文为核心向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成效为核心转变。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