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长三角 > 正文

黄山塔坊日记,写了30多年,还在继续

来源:黄山政研     作者:郑言     编辑:吕倩雯     2023-06-07 15:30 | |

一篇日记,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写,30多年坚持不懈,并持续写作。这篇日记有着怎样的精彩?今天,我们走进这篇“塔坊日记”。

塔坊村是黄山市祁门县塔坊镇所在地,距祁门县城13公里,下辖13个村民组。

1991年,时任塔坊村党支部书记余春林提议村两委到村轮流值班,并将当天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村干部之间交接。

一个偶然的举动,促成了“塔坊日记”的诞生。

从那一天开始,村里每天安排两位干部值班,并及时公布值班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村两委在坐班期间,随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当场解决的记录的很简单,一时不能解决的或者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则记入日记,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村干部写日记成为了一项制度。30多年过去,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记录的本子也从简单的练习本、软面抄开始,到专门的记录本,日记一直在延续。至今依旧保留从2002年以来的所有日记本。

翻开塔坊日记,塔坊村30余年的发展历历在目。

30多年的内容,记录群众来访的占比40%,记录村干部解决问题的25%,记录工作情况的30%,记录上级领导到村指导工作的5%。

上世纪的日记内容多是协调税收之类;新世纪以来,民生工程的内容多了一些;近年来,反映村干部主动下乡服务,调解矛盾纠纷、拆迁征地的内容又多了起来。吻合时代发展的节拍。

从改善村庄道路状况到村庄环境整治再到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塔坊日记”记录着;从积极组织“双培双带”到“党员致富工程”,“塔坊日记”记录着;从开展塔坊茶叶精制厂技改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到组织村民外出劳动务工,“塔坊日记”记录着……一部“塔坊日记”,见证了塔坊村的成长,也见证了塔坊村的奋斗。

日记见证历史,日记也沟通民意。随手翻开发黄的日记,一条条记录承载着百姓的诉求:

全心组与外界有一河之隔,原来一座简易木桥是该组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2005年10月,乡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2万多元建成一座水泥桥;

2007年塔坊村汾溪组五保老人朱家满的房子年久失修,村干部将老人的反映记录,并反映到村里,上报乡政府。半年时间,乡政府通过申报改建五保户住房,就解决了老人的住房;

2008年3月4日,村两委组织召开有机茶及果蔬基地种植户会议,商议购买果蔬补贴问题;

2014年9月24日,碣田组黄祖国等村民要求解决防洪护岸和道路硬化事项;

……

写日记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将日记收集的问题解决,将百姓的诉求落实。

塔坊村党总支逐步推行全程代理制、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班子成员民情走访制,村干部坚持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5户。通过针对性走访、见缝插针走访、召开村民代表专题会等形式,一方面把政策传下去,另一方面把需求收集起来;每月一次民情走访分析会,对收集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制定措施,落实到人,并明确完成时限,确保把百姓的需求落到实处。并制定制度,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村级两委工作考核。

简单的内容,背后却是村干部与村民的真诚沟通,是对问题的细致处理,是矛盾在萌芽状态的化解,是对群众发展诉求的有效回应。

“塔坊日记”成为百姓诉求的有效载体,成为沟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也成为体现干部作风能力的有效载体。村民们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村支部都有一本账;办什么事,如何把实事办好,日记收集到群众的高招;如何发展、怎样致富,村支部有着充分的群众基础。

30多年来,塔坊村走村入户访问群众近万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000多人次;收集问题1500多项,群众满意度96%以上。2022年村集体经济57万元,塔坊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黄山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市农村党建工作先进村等。

在“塔坊日记”的基础上,塔坊镇推出了驻村夜访活动,通过干部夜访、夜学、夜议等方式,与村民加强对话,和群众一起谋发展,解难题。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强了基层治理。

同属于塔坊镇的响潭村从原来的矛盾纠纷村实现了17年上访不出村。“塔坊日记”、响潭实践等促进基层治理的有效做法成为祁门县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的生动佐证。

“塔坊日记”坚持30多年,是一份情怀,是一份执着,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它体现的是对群众利益的关心。“塔坊日记”记录最多的就是群众的来访。虽然大多是家长里短,是一件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但一件件小事,对百姓来说,就是他们的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了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就能汇聚为群众办实事的洪流。

它体现的是矛盾的及时有效化解。“塔坊日记”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干部对群众诉求的解决。在基层农村,大部分的矛盾可能就是一句话的怄气,几米长地块的纠纷,张三家评上低保李四家没有的是否公平。没有事发之初的调解,不能及时沟通妥善处理,就有可能淤积成为新的更大的矛盾。实现风险解决的关口前移,村干部第一时间处置,到现场解决,说话算数,不拖不推,从源头上发力,真诚帮助解决问题,是促进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

它体现的是干部的担当作为。“塔坊日记”记录了村干部看似琐碎、实则辛劳的工作。记录的只有几行字,背后则是村干部忙碌地走村串户、收集民意、解决问题。或是双目失明的低保户第一时间听到自家自来水的哗哗水声,或是村级公路路面硬化的成果,或是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漫水桥修复与质量监督的建议的落实,或是村民想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愿望变为村里培训班的实践。

走进“塔坊日记”,我们能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给我们以启示。

第一,要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拜群众为师,真诚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主动到基层去征求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使现在技术发展,也要走好网络上的群众路线。

第二,干部要围着群众需求转。要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干部的脚步就走到哪里;基层的矛盾在哪里,干部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发展的切口在哪里,干部的重点就在哪里。从群众的需求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水平,在为群众服务中增强工作本领,努力养成“忠专实、勤正廉”的品格。

第三,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塔坊日记”就是塔坊村的调查研究论文,是写在基层大地上的论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决策、举措,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弘扬调查研究的精神。

第四,做事既绵绵用力又久久为功。“塔坊日记”不是一天写成,贵在坚持。凡事既要用力在平时,把握当下,用心用情解决好眼前的事情,又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