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江
“小确幸”是一个网络用语,意为“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流行已有一段时间,我却从未使用过。这几天突然被“送上门”的幸福感击中,倏地想到了这个词,从而感受到了它的精妙。
我家所在的小区位于普陀区苏州河畔,出门就是光复西路,这段路200米内有两座桥——凯旋北路桥和中山北路桥。桥下因为光照不足,绿植很难生存,故而很难美化,又因是犄角旮旯,派不上用场,于是多年来“藏污纳垢”,大家都绕着走,甚至还因周边有人来偷倒垃圾上过新闻。
最近,这块地方突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前几日,酷爱打篮球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我:“爸爸,家门口凯旋北路桥下造了一个迷你篮球场。”
我将信将疑前去一看,愣住了——可不,原先脏乱差的凯旋北路桥下不知何时被清理干净,围起了铁丝网,里面铺上了塑胶跑道,架起了篮球筐;旁边还有一个健身区域,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已初具雏形,让人眼前一亮。
沿着光复西路走到中山北路桥下,更是“别有洞天”。这一块区域经清理后更宽敞、更亮堂了,还修建了一个广场,造了一座公厕,周边小区的老头老太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坐在长椅上嘎讪胡。
可以想见,不久之后,河边,居民们在步道上休闲漫步;桥下,孩子们在篮球场内挥汗如雨;大妈们则欢快地跳着广场舞……
我想象着这个场景,突然就被一阵幸福感击中,有一种被想到、被照顾到的温暖。
我们常说上海的城市治理要有“绣花针”功夫,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治理过程中要用好城市的“边角料”。这两处桥下的空间,其实连“边角料”都算不上,可以说是不被人注意甚至被人嫌弃的“废料”,但现在却化腐朽为神奇,成了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份努力、这份心意,居民们get(接收,领会)到了,幸福写在笑容里。
细微之处见功夫,家门口的“小确幸”,彰显的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