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登于天”还是“入于渊”——趣解汉字“杲”

来源:     作者:沙水清     编辑:史佳林     2023-09-18 16:33 | |

万物生长靠太阳。汉字中,凡是与太阳相关的字形,都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比如,这个与太阳有关的“杲”字即如此。

从日,当然指太阳;从木,指的是树林;日在木之上,显然指太阳从树林上方升起。整个字形所会意的正是日出东方的景象——“太阳升起在东方,大地一片光芒”。

那么,如果倒转一下,将太阳置于林木之下,是不是意味着日落西山呢?这就带出了“杳”字,依照字形加以会意,表示太阳落在了树林下。“杳,冥也。”太阳西沉,天色渐渐昏暗,周围景物随之退隐,表达的正是幽暗、消失的义涵。

“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将“杲”与“杳”加以对比,情感上的巨大落差似乎多于大自然天象的变化。如果简单地用“杲”和“杳”分别代指“东方”和“西方”,是否可行呢?直观把握,也无违天文之理。可是,古圣先贤似乎不太愿意将晦暗丧气的“杳”作为西方的指称,却巧妙地构造了另一个字——“昃”。

从日,指太阳;从仄,指人侧斜着身子走在狭窄的山崖间。细加会意,太阳弓身西斜的情景就赫然显现出来。“日极则仄,月满则亏。”不含淡淡哀愁和戚戚伤感而特指日落西山,“昃”透露的太阳西沉的气息似乎要平和得多。

“流霞俯阆苑,杲日升东蒙。”云霞流连,日升东方,好一派浩荡正气。“日昃壶添酒,烟消灶熟茶。”日落而憩,或小酌,或品茗,逍遥自在,人间本来无怨。如是,“杲”和“昃”携手指代“东”和“西”,一定很般配吧。

有意思的是,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东台市,当地老百姓称“吃东西”恰恰就叫“吃杲昃”。对于“东西”竟有这么古雅别致的指称,到底是秀才奇妙的灵感闪现,还是由大海壮阔景象所激发的生活启示呢?(沙水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