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小松电学堂”科普进校园 200余名小学生争当节电“小达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罗水元     作者:罗水元 通讯员 徐诗甜     编辑:包琴娜     2023-09-19 17:51 | |

什么是绿色电力?节约用电与低碳生活有什么联系?9月18日,正值“全国科普日”活动与“绿色出行”宣传周期间,“小松电学堂”志愿者来到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为200余名三年级小学生带来一节“绿色电力与低碳生活”主题的特色电力科普课,告诉孩子们如何成为一名节电“小达人”。

图说: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同学们知道电从哪里来吗?”“发一度电究竟需要多少‘原材料’呢?”身穿红马甲的电力志愿者陈一凡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孩子们思考,图文并茂讲解我国常见的发电方式、绿色电力的概念,并用类比的方式向孩子们说明一度电来之不易,呼吁大家“养成节能好习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认识身边的“电”,陈一凡结合原创动画片《小松与你认识电——校内发现“电的一天》进行生动讲解,当天,由电力志愿者扮演的动画片IP形象“小松哥哥”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争先与“小松”击掌互动。

这堂特色电力科普课除了认识电,还能“触摸电”。志愿者邀请现场学生亲身体验“人体导电”实验。只见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当其中两位孩子用手握住装置的金属球、形成了闭合回路时,灯管瞬间亮起了绿色的光芒。同学们纷纷直呼“这也太神奇了”。“这说明了什么现象呢?”陈一凡告诉大家,“人体是能导电的,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

站上科普讲台的,除了电力科普志愿者,还有“小松电学堂”的受益者。期间,来自东华附校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仰桓、三年级学生张彧鑫两位神秘小嘉宾走上台化身“小节能师”,为同学们展示“小松电学堂”科普探索营的实践成果,为家庭低碳节能出谋划策。

“暑假期间,我观察家人的用电习惯,发现有时候我们出门玩会忘记关掉房间里的空调和电灯,还发现奶奶每天总是烧两大壶开水,但其实并喝不完。”陈仰桓分析自己家中的用电情况,发现了浪费电能的问题所在。他制定了家庭节能方案,并进行测量验证。“我们执行了一周的家庭节能方案,实测发现家里用电量下降了10%,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今年8月11日,“小松电学堂”在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普探索营”,来自松江区各个学校的11位青少年成为了探索营的第一批学员,他们跟随电力志愿者学习节能低碳、变电站建设、触电急救等知识。“科普探索营”还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暑期项目化探索任务,帮助他们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活动正是“科普探索营”暑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小松电学堂”项目负责人杨敏霞表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除了传授科学知识,还要提升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在为期一个多月的科学探索营中,带领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设计解决方案、进行科学验证,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费力,但是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东华附校松江小昆山分校副校长顾伟赞许地说:“讲学、研学与践学相结合的科普形式非常好,不仅能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们崇尚科学的精神,还与家庭教育形成联动,也是对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据悉,“小松电学堂”是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的综合性电力科普示范项目,主打“1个原创IP+6大主题动画+9大核心课程+N个文创周边”的个性化科普课程体系,并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

通讯员 徐诗甜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