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把建筑和歌剧变成“社会大美育”课堂!静安区联手上海歌剧院,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经典艺术魅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作者:潘高峰     编辑:包雍尔     2023-09-21 18:14 | |


9月21日下午,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为市民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建筑、欣赏艺术”的“社会大美育”文化艺术普及课。

图说:活动现场。静安区供图(下同)

上海歌剧院成立于1956年,造就了任桂珍、施鸿鄂、李仲林、舒巧等闻名遐迩的老艺术家。今天下午,市民们受邀走进上海歌剧院主楼,这里解放前是中央储备银行,建于1936年的主体建筑雄伟,立面结构分明,呈现出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2005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图说:上海歌剧院

院史墙上的珍贵照片唤醒了大家心底的美好回忆,由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何超担任主讲人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剧艺术赏析会,更是让普通市民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世界经典歌剧的魅力。何超声情并茂为大家讲解经典歌剧的诞生背景、剧情、华彩段落和经典片段,并由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歌唱家王柏龄等老师现场演绎歌剧选段。

图说:活动现场

建筑可阅读,艺术共欣赏。从艺术的角度解读老建筑的故事,让顶流艺术家走近基层文艺群众,这是静安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专业院团力量的社会大美育功能的重要举措。为市民量身定制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接地气的普及方式,让市民欣赏艺术、了解艺术知识、以各种艺术为媒,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艺术审美,为城市文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静安区目前有上海歌剧院、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进入市级目录的“社会大美育课堂”9个,均为2023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此基础上,静安区还积极培育打造了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等6家单位作为区级“社会大美育课堂”,计划至2025年达到20家。截至2023年9月,静安区在“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展公益性美育公教类活动201场次,服务865324人次。

下一步,静安区将结合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艺术苏河”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深耕优秀美育项目,打造“美在静安”的静安美育特色课堂,在便民、为民、亲民、暖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静安城区文化软实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全民终身美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舞台,让市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助力构建“五个人人”的新图景,孕育更多“人人出彩”的新成果,共同书写更加生动的人民城市文化答卷。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孙迪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