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工作中的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体育医院医务人员 来源/上海体育
伤病是运动员的天敌,伤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体育医院的医务人员们默默付出,以“和伤病赛跑”的敬业精神,帮助运动员挑战自我,向着梦想冲锋。
从四处“灭火”到精细化分工
体育医院副院长楼俊华工作30余年间,服务过柔道、田径、自行车、乒乓球、游泳等多个项目,里约奥运周期随国家队为奥运冠军吴敏霞做好跟踪保障服务。
“在运动队,教练是主导,队医是辅助,但队医也要全神贯注,全程跟进运动员的训练,尤其关注有伤病的运动员。”楼俊华说。
近年来,体育医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医务保障队伍服务在一线,并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充实医务保障力量。整体医疗保障团队的分工也更为精细和专业,治疗、防护和康复等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训科医一体化平台的推出,更加确保定时沟通的工作机制。
从以治疗为主到防治并重
今年赛事非常密集,各支运动队训练强度大、比赛任务重,夏训的医疗保障工作略显吃重。
楼俊华表示,体育医院围绕巴黎奥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的备战要求,医疗保障工作提前着手,从以治疗伤病为主,转向预防和治疗并重。
“在夏训开始之前,我们对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全方位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针对性补强,达到预防的效果。” 楼俊华表示,根据各支队伍的需要,体育医院还为重点运动员建立了运动员行踪跟踪表,每周反馈运动员的训练和伤病情况。
在崇明的体育医院门诊部,队医陈淑琴在为运动员提供康复治疗的同时,会习惯性提醒运动员先扫一个二维码,通过填写治疗信息,从后台统计相关数据,了解运动员治疗情况、项目伤病特点等等,为后续的治疗及训练提供数据支撑。她表示,近年来建立起的运动员四级医疗保障体系,一线队医、体育医院、定点医院和医疗专家相互协作,搭建了应急响应机制,即使是在外地出现了重大伤病,也能尽快转诊至上海的定点医院,及时展开治疗。
责任意识摆在突出位置
大学毕业后,陈淑琴就进入体育医院工作。从梅陇到崇明,训练设施不断更新的同时,体育医院的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也实现了跨越式升级。陈淑琴说,在各种先进仪器的科技助力下,医生对运动员的检查和评估也更加可视化。
楼俊华则表示,队医不仅仅只是防伤治病,更是运动员再攀高峰的战友。“设施条件逐年改善,但我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依然要放在第一位。在体育医院夏训医务保障工作部署会上,我们要求体育医院全体职工强化使命担当,围绕训练备战工作重点,抓住关键,覆盖全面,不畏困难、不畏酷暑,立足岗位,切实提高医务保障工作的实际成效,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