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1时35分至58分,上海全市范围试鸣防空警报,人在室内也能听到这一声声疾风式的呼啸。我不由得想到,月初从报上获悉本月是“全民国防教育月”的消息;也不禁忆起,今年还亲身踏足一处上海滩的烽火台。这,其实便是千年之前的军事警报。
它静卧在外环绿带丰翔智秀公园里,若不是一座篆书大字“九里墩”的石碑提醒,还难以注意到眼前的土包、脚下的土地,竟然就是海上烽燧的遗迹:秦家店烽火墩。据宝山县志记载,相传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南宋名将韩世忠驻军江湾、大场一带,阻击北撤的金兵。为联络军情,曾以土堆台,筑起18个烟墩,升烟举火,远程传报。这十八墩,每两墩之间均相去约九里,故称“九里墩”。走马塘边的秦家店烽墩就是其中之一。它原高33.3米,方圆500米,历经战火洗礼,如今仅高7米左右,基底长宽只有十多米。墩上杂树乱草自然生长,并贴着一座高压电塔,无法登临远眺。
作为区级文保点,烽墩下配有一幅地图,两个男孩女孩不知其然地比画着,数着“一二三四”……只见今日上海版图上,仍有6座宋代烽墩在长江南岸,4座明代烽墩在杭州湾北岸,一南一北犹如时明时晦的两个星座。
事实上,沪上烽火墩主要就建成于这两个时代。南宋抗金时,除秦家店墩的遗迹外,还有现今留有碉堡、建有亭台的大场墩,嘉定的鹤槎山以及外冈烟墩、方泰北南烟墩等;而明代抗倭时,信国公汤和、爱国名将戚继光,也因“固海岸、严城守”而修筑墩台,遗存至今的还有奉贤的烟墩、方墩、分水墩及金山的筱馆墩等。
“你想得到上海这样的摩登都会,自古有战场,狼烟不绝吗?”我告诉身边的小儿,中国之大,有名到万里长城烽火台,无名到十丈小丘烽烟墩,在抵抗外来入侵时,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即使到了近现代,甚至直至上世纪30到40年代,这片江河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川之地,也毫不退缩地进行着可歌可泣的家国之战。
今年小长假里,我带着两儿子又去爬了爬“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遥想当年“戚家军”临海抗击倭寇的英雄气节。这个暑假,又带他们登上济州岛火山下复建的古烽火台,俯瞰龙头海岸边战争时期外军登陆的滩头阵地。所谓“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无防”,不论大国或小家,男儿当自强不息。当父与子一次次站在烽台烟墩之前,对于几无战事的这一代人,世界可能也不是他们想象的如此太平,危机意识有助他们养成“逆商”、抗挫成长。只希望孩子们,既永远珍视和平,又不时居安思危。因为,耳畔警钟曾经鸣响,心中烽火自燃不灭。(徐瑞哲)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