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在“非遗传习大汇堂”,迈出爱上传统非遗的第一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赵玥     2023-10-23 16:09 | |

图说:“非遗传习大汇堂”现场

一年一度、一期一会,昨天,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又一次在非遗传习基地·上海皓古文化艺术馆汇聚。由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六届黄浦区“非遗传习大汇堂”,已经成为市民心中的一项品牌活动。

悦耳的民乐合奏开启了整场活动。杂技《草帽飞舞》朝气蓬勃,魔术表演《五彩缤纷》趣味无穷,民族舞《青绿》舞步翩跹,以水墨青绿绘就江山万里,还有上海市小苹果艺术团的小朋友们带来非遗少年说,用多种语言讲述非遗故事……仪式上,永青假发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马熙雯作为黄浦区非遗传承人代表发言,她表示:“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努力,更需要我们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只有致力于现代人的需求,非遗产品才能有生命力。“非遗传习大汇堂正是一个交流和展示、走近人们生活的机会。”现场,新一批支持黄浦区演艺大世界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获颁聘书。仪式结束后,市民们更是争相参与插花、拼布艺术、皮具、茶艺等传习课程,开启沉浸式非遗体验。

黄浦区非遗项目拼布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志萍的体验区,坐了十多位前来体验的学员。其中不仅有跟随她学习了四五年的老面孔,也有第一次来的新面孔,有退休的阿姨爷叔,也有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了让水平参差的学员都能感受一番非遗魅力,丁志萍准备了上海土布手机包的半成品材料包,让大家摸一摸土布,串一串珠子,动一动针线,无门槛地体验一把非遗手作。丁志萍介绍:“其实很多老学员,也是在‘非遗传习大汇堂’上结识的,体验之后爱上了,逐渐成为资深的非遗爱好者。”家住浦东的刘嵋就是在三年前参与过一次“非遗传习大汇堂”,之后每年都来,今年还带上了5岁的小女儿:“非遗体验不仅动手动脑,更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传承,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活动。”

“非遗传习大汇堂”系列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包含精彩的非遗展示展演,展现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的非遗传承人创新作品展,趣味多多的传习体验,惠民暖心的中医义诊及彰显初心的非遗红色讲座等。此外,黄浦非遗视频号还将同步推出“云游非遗”宣传片,展现传统文化与旅游线路相互融合的“非遗+”模式。与“非遗传习大汇堂”同步开幕的非遗传承人创新作品展,也精选一批黄浦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创新制作的非遗作品,让市民群众在现场零距离感受黄浦非遗魅力,沉浸式徜徉于文化瑰宝之间,感受匠心传承的温度,品味传统文化当代活力。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