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七夕会·养育|袁风:惯性思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袁风     编辑:钱卫     2023-11-15 13:28 | |

小孩子就会有自己的认识视角,大人们也得与时俱进,跟着成长。

前几年不时上网课,在家里时断时续地听了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当《落花生》《桂花雨》《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名篇再次出现时,重读原文,成年的我更加明白了经典短文的魅力和意蕴。近日儿子入睡前与我聊起其在学校的趣事时,我意识到有些地方需要记录下来。

儿子曾在不同年级问过两个课文里的词,我记忆犹新。

“爸爸,什么叫里屋?”

“爸爸,什么叫灯绳?”

“里屋”和“灯绳”在我眼里都不是问题,在儿子那里竟然成了问题。我比画了半天,还找来视频图片,他就明白了。细思,我们小时候大多住平房,大屋子套两个小屋子,里屋是生活里常见的。灯绳就更不用说了,睡觉前母亲都会告诉父亲把灯拉灭了,灯灭后把灯绳系在父亲枕头上的枕巾边。棉线灯绳用久了,有时力气太大还会断掉。这些我们熟悉的词语于现在住楼房生活且离不开科技产品里的孩子而言就成为了陌生词。难怪他们不明白含义。教师在授课或者教材注释时,往往忽略了这些颇具时代感的词语。

大人熟悉的概念不能理所应当认为孩子们就明白,否则,有时大人小孩就会莫名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小孩子会带着自己所处时代的印记理解课文,有自己不同的思路,大人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想法。

小学课本里选的《牛郎织女》家喻户晓。儿子学完后很开心地说发现了该文中有两个明显的不通。第一个地方是,牛郎听了老牛的建议把织女的纱衣拿走,织女和牛郎面对面对话的场景。儿子说,织女是大人了,当时看见牛郎应该说是“流氓”,而不是称呼“牛郎”。儿子的理由是,织女和姐姐们在僻静处游泳,衣服没了,牛郎怎么能直接出来与她说话呢?第二个地方是,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叮嘱两个孩子去找牛郎。这两个孩子大一点的也就是两岁多,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找到在外面干活的牛郎呢?就是找到也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儿子边说边笑。我认真听完,又阅读了原文。这两个问题,我从小时候到现在从未有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条件有限,大街小巷总能见到大众浴池,母亲们常会带着上小学的男孩子到澡堂子洗澡,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而现在的小孩性别教育较早,男孩在幼儿园阶段基本就是父亲帮忙洗澡了,并被告知孩子妈妈洗澡时他不能进入。

小孩子在学习课文时自然会带着自己的时代特色去思考理解,就会有自己的认识视角,并且在朋辈中拥有自己熟悉的语言体系。小孩长大,大人们也得与时俱进,跟着成长,跟着多想一想。这种倒逼,是时代的进步,是真正的“后浪推前浪”。(袁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