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诗人,也是诗评家,他的《戏为六绝句》,开了以绝句论诗的先河,为后世诗话所宗,被誉为“千古操觚之准绳”。这组绝句的最后一句“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他纵横诗笔数十年之后的经验之谈,诚为金针度人的良言。
转益多师自然不限于写诗,凡学问之事都是可以奉行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早年跟随扬振宇,一年后去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两年后加入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教授的团队,又过了两年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有记者问他为何频繁换地方,他回答说:“我认为能从任何一个人身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在常州读中学时的中文老师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1910年他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留美考试,名列第二,留美期间,先在康奈尔大学,后去哈佛研究院,又到芝加哥和加州的柏克莱学习。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还正式学过音乐。此后才研习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音学。他于戏剧、文学、摄影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跨学科研究的楷模,多专多能的学者”。
鲁迅先生转益多师,方成一代文化巨人。少年鲁迅随塾师寿镜吾接受过旧式教育,留学日本跟藤野先生学医,又曾跟章太炎学习。鲁迅在佛学和美术上都下过功夫,对达尔文、尼采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文学、散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塞万提斯、果戈理、安得烈夫、科罗边珂等皆有所借鉴。
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始得大视野,成大格局;转益多师,方能青出于蓝,超越前贤。二十世纪初的极简主义美学雕塑大师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最初学的是木匠,后师从罗丹,可是不久他就离开了。他希望自己可以超越古典的传统,对朋友说:“在大树的阴凉下,什么东西也长不了。”布朗库西以石头、金属和木头为材料,探索把外形简化到最低限度。有评者称:他雕塑的不是东西的外表,而是东西的思想,或者东西的本质。
学习前人是为了超越前人,而前人的东西则是后人的阶梯,当实现了某种超越之后,对前人留下的财富,决不可以轻薄视之。否则,不要说进步,恐怕连生存也是困难的,所以,杜甫警示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陈大新)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