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如一日,用水墨画的方式记录复旦校园的点点滴滴,将积累出怎样的一批作品?今天下午,画家蔡志华以一场“旦复旦 见风华”水墨艺术巡回展作出解答。展览精选了他近年来以复旦大学为主题创作的37件优秀画作和约20件陶瓷作品,内容涵盖复旦上医老校长、复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复旦师生文化等,带观众感受复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说: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下同)
蔡志华是复旦大学总务处管理老师,同时兼任复旦上医文化中心副主任,长期钻研艺术创作。“身处时代之中,便想记录时代;身处高校之中,便想讲述高校”——这是蔡志华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既然我在复旦,那就应该画复旦,将复旦的精神、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图说:开幕式现场
在复旦工作的日子里,蔡志华观察校貌、体察校情,领略建筑魅力,体味人文风情,寻找创作灵感。他的作品中,既有复旦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阁,也有学子们的风采,既有历任复旦老校长和上医老院长的人物画系列,也有讲述陈望道、谢希德、苏步青等复旦光华之领路人故事的历史题材。此次展出的最新作品《晨读》便是一幅描绘复旦学子晨读场景的2.4米大尺幅画作,蔡志华将复旦校园内刻有“晨读”的标志性石碑,与校园历史建筑、刻苦用功的学子重新组合,展现晨读这一历史悠久的复旦优良传统,也记录一代代复旦人践行的“博学而笃志”的校训。首次展出的还有新作《毕业季》,蔡志华笔下意气风发的毕业生,在“自由而无用”的校园精神指引下,积极追逐自身的梦想,从复旦这片沃土扬帆起航。除了取材于现实的作品,蔡志华还从学校档案馆的史料中寻找灵感,创作了《真理的味道》等作品。《真理的味道》描绘了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历史故事。这也是蔡志华为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创作的作品。他说:“复旦校园走出过许许多多革命先辈,因此红色文化也是复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我的作品中有很多主题创作的根本原因。”选择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也是因为蔡志华找到了水墨与复旦的契合之处:“二者都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文化精华,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图说:《晨读》
图说:《真理的味道》
展览将展出至12月20日。展览结束后,蔡志华还计划用五年时间,走出复旦,创作以全国更多高校为题的作品。他希望通过笔墨话语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凝聚价值共识,立足校园文化,呼应中国传统文化,使更多人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