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2023年度“最美铁路人”张华:勇破技术壁垒的“动车工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志刚     作者:金志刚     编辑:陆佳慧     2024-01-24 09:34 | |

图说:张华正在检修动车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2023年度“最美铁路人”名单昨晚公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调试车间列调一班工长张华榜上有名。作为我国第一代动车组机械师,张华如今已成长为一位中国顶尖的“动车工匠”,多年来钻研动车组调试和技术革新工作,默默保障着旅客的平安出行。

走坏了一双鞋、多了副眼镜

一列标准动车组列车的零部件有近50万个,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动车组列车的安全运行,对负责“望闻问切”的动车组机械师也提出了高要求。张华练就了耳听异声、身感振动,就能快速预诊故障的本领。

一次,张华带着徒弟王超检修动车,走到1号车厢时他停下脚步。“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王超将车厢内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张华判断:“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换气设备,通了高压电的换气设备没有震动,肯定出现了故障。”当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时,果然发现换气装置没有正常工作。

1997年7月,20岁的张华中专毕业,从事普速客车电气检修。2009年底,他如愿加入上海动车段高级修基地。随后作为技术骨干被派往动车组生产厂家学习高级修调试技术。学习初期,张华白天登车顶、钻车底、进车厢,晚上继续翻图纸、查资料、琢磨控制原理,一周下来脚上起满了水泡,不到一个月就走坏了一双鞋。慢慢地,视力也开始下降,原本不戴眼镜的张华不得不戴起了眼镜。

回到上海后,带着一股痴迷劲儿,张华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放在了钻研技术上,熟知了CRH2系列9种细分车型的近千张电气图纸、上万张配线图纸和相关技术原理,上万个电器元件的位置、功能、状态,在张华的大脑里就像自己的十指那样清晰。

2013年,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如期而至。经过理论和实作多场竞赛,张华不负众望,从9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一举夺魁,摘得个人全能第一名,在业内声名鹊起。

受餐桌启发,革新动车检修模式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高铁快速扩容,越来越多的动车组列车进入了高级修修程。动车高级修调试“主控”的重担落到了张华肩上。这一年,他33岁。

动车组高级修产能紧张,为高效开展自主修,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强烈的责任心之外,还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本领。张华调整工作重心,摸索着开展技术创新,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细节,捕捉创新灵感,开展工艺优化、逻辑原理等攻关。

一次,在逛家具店时,他看到一张可以自由组合的餐桌,平时可以当作家庭使用的小餐桌,有需要时,也可以变成大餐桌。盯着家具销售员的当场演示,张华灵机一动:动车组的调试检修是不是也能通过灵活组织,从而最大程度释放检修产能?回到岗位上,他立即开展调研分析,排摸出自由组合的技术瓶颈。

整列动车组一旦分解成一节一节的车厢,受网络通信和供电环路影响,无法进行带电作业,检修效率势必受到制约。他携团队解析大量控制协议,搭建模型反复验证,重建动车组部分通讯和供电网络。为了尽快研发出动车临时网络控制系统,他一边研究梳理动车组调试检修工艺项点,一边解析车辆通信协议,组织团队编写控制程序,开发模拟指令器。

为不和白天生产任务冲突,张华带领团队时常熬到凌晨两三点,三个多月下来,仅采集的数据就有64G字节,经数千次试验,技术瓶颈一举攻克。2018年,国内首个以动力单元为对象的调试检修新模式在张华团队手中问世,直接推动了行业动车组高级检修生产组织变革。

零差错优质调试高速动车组700余列

张华深知团队的力量。他常说:“在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生产中,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2015年1月,以张华名字命名的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重点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科技创新、帮带青年成才。在张华的“传道授业”下,“心中有章法,眼中有标准,手眼心同步”的调试理念已经深深印入班组职工的脑海中。多年来,张华通过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带出近百名第二、第三代动车检修人才,许多80后、90后已成为动车检修的中坚力量。

重联复兴号动车组性能是否良好,关系到列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高效完成复兴号动车组重联功能验证,2022年初,张华带领团队研发复兴号动车组重联适配器。

这项技术对机械结构开发的精密度要求极高,不能有毫厘偏差。张华带领团队通过精密测量、一点点进行调整,确保适配器与电气车钩有了可靠的连接。他们还耐下心来一一进行针脚定义,掌握了电气车钩上百根针的不同功能,并认真研究电路和通讯的环路建立,设计了满足功能需求的控制电路,虽然辛苦,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底,复兴号动车组重联适配器研发成功,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于2023年7月底亮相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

在张华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打破厂商技术壁垒,研制新型工具装备28种,开发检测平台12套,其中2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技术成果、43项获国家专利,零差错优质调试高速动车组700余列,助力高铁运维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金志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