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微信 > 今日闵行 > 正文

龙行龘龘!来听听闵行的龙文化丨乃清叙史

来源:今日闵行     编辑:赵菊玲     2024-02-12 12:20 | |

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和《上海闵行非遗丛书》1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龙年又到了!龙行龘龘,振奋人心。薪火相传,万象更新。

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在闵行区境大地上,自古流行的“龙文化”是乡土人文底蕴的一道高光亮色。

旧时,本地人习惯将老镇市河上建造的拱形石桥称作“环龙桥”,取名时喜欢嵌个“龙”字,以示雄风。闵行老镇横泾港上有聚龙桥、会龙桥。颛桥老镇六磊塘上有秀龙桥、神龙桥。莘庄老镇莘溪河上有萃龙桥(东环龙桥)、会龙桥(平桥)、金龙桥。诸翟老镇蟠龙塘上有鹤龙桥、聚龙桥

  闵行乡土“龙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是民俗节庆活动。

欢度佳节“袅龙灯”

本地人自古形式舞龙示庆的习俗,“编篾蒙纸,联以布,承柄舞之”。手舞龙灯的缭绕之态,本地称之为“袅(绕)”,因此舞龙俗称“袅龙灯”。乡人扎制的龙头额部前冲,眼部内陷,眼珠凸现,嘴巴大开,露出舌头,还伸出长长的龙须,头部不见耳朵而长有一对奇特的龙角,视为吉祥瑞符。

在浦锦街道芦胜村7组庞家南荫堂的看枋上,至今保存着 “七人舞龙”的木雕,揭示了清代本地舞龙的情景。

  “七人舞龙”清代看枋木雕



本地区的“袅龙灯”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1990年5月,本地9个乡镇的舞龙队联合排演《九龙呈祥》,参加上海市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声势夺人。9月,由7个乡镇舞龙队以11条彩龙参加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交接仪式的演出

  1990年7个乡镇11条彩龙飞舞的场面

江川路街道自古风行“鲤鱼跳龙门”的传统舞蹈。其源头是闵行老镇上清代名士李林松出门赴考,启航时有鲤鱼跃到船上,此去果然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为此,镇上每逢元宵出灯会,最多最亮的总是鲤鱼灯。老街上举办节庆巡游活动时,商家争相参与,组队竞技献艺。安徽帮以鲤鱼灯,苏北帮以龙舞,两者有机组合,演释《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形成对舞竞技的格局。

  江川路街道“鲤鱼跳龙门”已列入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端午时节赛龙舟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宝地区风行“蒲汇塘赛龙舟”的习俗,从明嘉靖、万历年间起始,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届时,南镇与北镇商界各自出动一艘龙舟,在蒲汇塘上竞渡,引来万众观看。《蒲溪小志》记载着当时的盛况:“是日,观龙舟竞渡于蒲汇塘。龙舟南北各一。旧时旗伞皆绢为之,今则易以大呢顾绣,五彩耀目,每舟费以千计。并有刀枪武艺之徒,乘舟舞弄,曰快船。又有学习丝竹管弦之辈,乘大船,结灯彩,吹弹鼓唱,曰清客船。观聚者动以万计。”

  沪剧传统戏《看龙舟》

从闵行老镇渡口至黄浦江闸港口,江面开阔,是举办龙舟比赛的最佳场所。自清乾隆年间起,逢端午节,在这一段黄浦江上一再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清道光年间陈行镇胡式钰所著《窦存》一书记载:“黄浦之阔不三里,而潮势汹涌,近海也。虽善舟者恒患之。闵行镇每端阳并前后数日,为龙舟水嬉,远近观者云集。”当时,只要“波平风稳”,往往还要“张灯夜嬉”。乾隆四十年(1775)陈金浩《松江衢歌》称:“龙潭五月聚龙舟,瓶酒随波没鸭头。不及闵行喧夜渡,烧灯荡桨唱吴讴。”作者在词后自注称,当时闵行镇有春申庙,靠近黄浦江边,龙舟极盛,入夜更喧,挑灯划桨,吴歌回荡。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端午节,纪王镇也大赛龙舟,在盐仓浦吴淞江之间巡回竞渡,观者数千。

  跨入21世纪“龙跃浦江”端午龙舟赛

八月十八“龙太子抬头”

在“浦江第一湾”的东岸,老闸港河由黄浦江入口,如游龙般曲折东流,形成一个鹤颈湾。每逢秋季潮汛时节,这里的潮水更显汹涌,乡人称之为“龙太子抬头”。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龙太子”张牙舞爪,尽情撒娇,涨潮场面尤为壮观,人称“潮头生日”。“八月十八看潮头”,自古成为黄浦江流域重大的民俗盛事。

闸港口自然成为“八月十八看潮头”胜地,届时举办观潮节,四乡民众与各地商客蜂拥而至,“负贩(担货贩卖)者亦成市”,由此形成了闸港镇。

  闸港口观潮

  作者:张乃清

今日热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