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晨读 | 曹国琪:平衡浅谈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国琪     编辑:王瑜明     2024-02-23 06:55 | |

  平衡是一种稳定,也是一门艺术。

  平衡是一种稳定,一旦打破,轻则混乱,重则崩塌。它也是一门艺术:平衡是最好的状态,掌控得好,安然无恙,反之,易陷入错乱之中。懂平衡的人善于“双向思维”,坐在平衡点上,静观左右,运筹帷幄,笑傲江湖。

  平衡是无所不在的对立统一。人有时会向往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甚至职业自由。似乎无拘无束的日子赛过神仙。人又恐惧孤独和茫然,无牵无挂意味着形影相吊、无边无际也可理解为不着边际、随心所欲更会让人不知所措。一般来说,剑走偏锋的极端行为大多以惨败告终。放任不放纵,自由而自律,平衡令人坦然而可持续。

  平衡从来都是动态的过程,就好比说,钟摆是物理现象,矫枉过正也好,偏离中心也罢,最终总会回到均值。人的一生无论过错还是错过,都永远走在探究的路上。这一过程也是在不断寻求建立自我平衡的尝试。自由与约束不仅考验人性,也是人类通向文明进步的两大平衡力量。“万象皆点线、无处不方圆”,没有万象,世界无趣。没有方圆,不成体统。

  医学中的最佳平衡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自愈功能。自然自有修复能力,以外部力量来平衡内在体系一般都是不得已之举。音乐中的平衡是找到最动听的旋律和声部,万物之间的和谐有着精妙的秩序和组合,很多打破韵律的所谓现代音乐如同烟花一般,稍纵即逝。突破不一定代表创新,很多突破,为破而破,不知所终,这如同海市蜃楼,昙花一现。经济发展中,“供给和需求”也需要平衡。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在需求创造供给的环境中,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以销定产。需求饱和之时,创新的竞争思维更以“供给创造需求”来定位市场,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改变了传统市场均衡的模式。供给和需求的转换如同“破”和“立”之间的转换,但如果达不到新的平衡,打破现状则充满着风险。

  社会生活中,人们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应该是社会平衡的绝佳状态。当自己家门前的路灯照亮路人的时候,和谐就那么简单,内外兼修,平静如衡。(曹国琪)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