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夜读|曹伟明:永远的水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伟明     编辑:钱卫     2024-02-23 20:15 | |

  我童年生活在水镇,水乡路,云水铺,出门进门一支橹。喜欢亲近那小船、河埠头和石拱桥。


  我喜欢水路,与水结缘,充满灵性,那是我永远的情结。我一岁时,外婆从水乡绍兴奶妈家抱我回到同是水乡余姚的经历,让我与水难舍难分。当年,外婆告诉我,她老人家千辛万苦地在突发大水时,由奶妈夫妻俩一边吟唱着“的笃板”的越剧小调,一边咿咿呀呀摇着乌篷船送到余姚。然后,外婆再由陆路从余姚颤颤巍巍地用小脚步行,抱我回到河姆渡畔的陆埠古镇。

  从此,我童年生活在水镇。喜欢亲近那小船、河埠头和石拱桥。平时,随外婆走亲访友,总央求她老人家租条小船,在木橹船桨吱呀作响中,让小船轻轻地摇晃起来,在水上荡漾开去,让旅途变得慢而有趣。在水上,我可以激发童年的天真想象。那圆的桥洞,方的石块,文气的桥联,灵动又垂挂在石缝里的青绿藤蔓,会让我新鲜又兴奋。小河水波中倒映的桥孔影子,在浮萍和水草的晃动中,像一曲渲染着绿色生命的水之声交响乐章。当船只行走,掠过那缓缓倒退的河边石驳岸时,水上人家的烟火气,缆船石的书卷气,总是扑面而来。那一块块刻有民间艺术浮雕的缆船石,总是各显姿态,丰富多彩。有如意,有怪兽,有鲤鱼腾跃,有牛鼻朝天……造型生动形象,线条疏密有致,仿佛是露天的石雕艺术博物馆,展现了凝重古朴的江南文化之美。它们让我的水路之行,眼花缭乱、有滋有味,进入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自然世界,体现了江南人世世代代祈祷吉祥如意,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望,展现了水乡人富有创意的审美创造。

  水乡路,云水铺,出门进门一支橹。后来,我高中毕业后去上海郊区农村古青龙镇插队落户时,首先央求农民教会我揺橹,我在推梢扳梢中学会了水上漂行。运蔬菜、交公粮、卖猪猡等,上集镇、去上海,奔波于吴淞江中。那盈盈一水间的两岸风物,不断映入我的眼帘,我在桨声欸乃声中,渐渐掌握了水性,知晓了潮涨潮退。奔波水路的旅途,解除了我插队落户生活的枯燥和劳作的单调。尤其是春天,每当船只行到集镇,系船于柳丝点水的缆船石旁,河埠头上有村妇浣衣,临水茶馆有茶客喝茶,水边人家隔着竹篱笆用吊桶取水,水街临窗有人放下竹篮,选购船上的鱼虾、蔬菜的情景,总是让我耳目一新。水路驳岸的街巷凹进凸出,高低宽窄错落有致的景观,演绎了一幅江南水街的“清明上河图”。(曹伟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