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在龙狮之乡浦东三林火热举行。气宇轩昂的百米金色长龙在三林老街上游弋飞腾、降幅四方。百米长龙后方,是一溜欢歌笑语的婚庆送嫁队伍:大红花轿、帅气的新郎、娇羞的新娘、得意的媒婆……三林标布、绣花被、肉皮、崩瓜等三林非遗被挑上嫁妆担,还有上门服务烹制喜宴的茶酒担。民俗行街上,包汤圆、做糖画等民俗非遗体验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参与,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三林镇是中国龙狮运动名镇,龙狮运动历史悠久,浦东绕龙灯(又称三林舞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活动现场,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化作两条九节龙围着龙珠腾挪翻转,寓意着“艳说年丰五谷登,龙蟠九节彩云蒸。”
老街上既有闻名遐迩的龙狮会馆,还有美味。曾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三林本帮馆”,使三林本帮菜远近闻名。在民俗参与区,三林的贤姑巧姨现场包制汤圆,现烹现尝,他们包的汤圆,有菜肉、豆沙和芝麻三种,又大又圆,豆沙是自己炒的,口感极佳,既有节日仪式感,又有团团圆圆的幸福感。塌饼是上海本地传统点心,在上海郊区盛行,里面可包各种馅。三林塌饼看起来,“圆圆塌塌”,沪语谐音“太平”。此次活动,三林镇邀请了镇里少数民族市民一同来过元宵,他们穿着鲜艳的、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围坐一起包汤圆、做塌饼,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在三林龙狮、三林刺绣、三林瓷刻,以及糖画、剪纸、画人像、捏气球等非遗展位,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品赏体验。在三林龙狮摊位,游客还可以用手持龙来体验一把舞龙的乐趣;三林刺绣已有700多年历史,古称“筠绣”,包含70多种工艺、130多种针法,渗透了地方人民群众的精神、习惯、感情、审美方式;三林瓷刻以刀代笔、以瓷当纸,刻痕酣畅淋漓,在滑润的白瓷釉面上,用钨钢刀或金刚石刀錾刻中国画……据了解,三林镇现今拥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2位非遗传承人,年节中的民俗活动是展示和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将它们融入古镇居民生活中,并使得居民可以一起参与到古镇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中来。2015年,三林老街民俗仪式也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老街水上舞台,举行着三林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来自全镇六大社区的精品团队欢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优秀节目进行展示交流,精彩的歌舞曲艺博得场边观众阵阵掌声。走进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观赏新春笔会,书画能手在此雅集,切磋书画创作技巧,挥毫泼墨以作品歌颂春天,祝福来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红火火。
三林镇也希望通过闹元宵等节庆活动,给大家龙年带来更多福气。据悉,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第十一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也将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与喜爱民俗文化的朋友们来一场美丽邂逅。(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