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正文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在南博开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姜燕     作者:姜燕     编辑:包雍尔     2024-05-10 12:52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将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以苏轼的书画艺术为核心,分为绘画与书法两大板块,包含多个主题篇章,如“达心适意”、“写形传神”、“诗歌绘画”、“法中尚意”和“书以学养”,以及苏轼及其他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的150余件(套)书画作品,其中一级文物80余件。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官微(下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作品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包括诗文、书画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他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他的艺术理念和人格魅力,例如,他的《赤壁赋》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览中绘画板块分为“达心适意”、“写形传神”、“诗歌绘画”三个篇章,“达心适意”强调了画家对自然万物的关照要与自我主体精神相契合,要表现出自我真实独特的生命感受。“写形传神”强调“形似”是“神似”的前提,“神”凭“形”而存在,借“形”而表现,以此来表现事物内在规律性与真实性。“诗歌绘画”认为诗重抒发情志,亦长于写景状物,能够情景交融并举;而画不仅可以刻画景致,因物象形,也可以寓兴会心,寄性抒情,并且苏轼多次在他的诗文、题跋及书信中表达“诗画一律”的观点。书法板块则分为“法中尚意”和“书以学养”两个篇章。“法中尚意”提出对法的活用,对法的改造,向法中注入新意,旨在表现自我的意趣、情感和个性。“书以学养” 提倡“技道两进”,即在勤学苦练书法技艺的同时,也要广泛阅读诗书,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展览中的篇章主题均源自苏轼代表性的书画艺术理论,各篇章虽各有侧重,却又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苏轼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世界。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不仅展示了苏轼的艺术成就,也通过他的作品和生平,揭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苏轼及其时代的机会,也为书画爱好者们带来一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结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