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直播打赏、带货,我一向是比较无感的,从来没有花过一分钱,但昨天破例了,原因是平台推送给我一条“自救视频”:一名一岁的宝宝,出生即患上一种罕见病,需要骨髓移植。父母放弃了工作,倾其所有带宝宝到上海看病,希望能挽回这个幼小的生命。因为治病花费巨大,妈妈就制作了一些小视频放在网上,然后在出租屋开了一个直播间,卖一些小杂物,为孩子筹集医疗费用。
图源:东方IC
我知道,我能看到这条视频,一定是算法起到了作用,它精准锁定了能最大程度与视频发布者共情的人群,甚至不排除有专业团队在背后协助运作的可能。在反复确定了该内容的真实性后,我人生第一次在直播间打赏,购买了一些小东西聊表心意。不管背后如何运作,希望至少可以帮到孩子。这位母亲肯定不能算是网红,因为流量不高,但这条自救渠道,与“网红经济”背后逻辑是一致的,这也许更接近这一技术诞生的初衷。
网络直播打赏带货,以及短视频自媒体,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工具,其“好坏”定义,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用在好的地方,可以治病救人,用在不好的地方,贻害无穷。在所谓流量为王的年代,这个度很难把握。
虽然我本身对“网红经济”不感冒,但依旧认同,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即使问题很多,还是不建议“一刀切”。就像是新生的孩子,关键在于引导,约束其“恶”,放大其“善”。事实上,社会本来就拥有这样的调控机制,不论是公众的呼声,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平台的导向,都在向这方面靠近。希望“网红经济”能够摆脱乱象的干扰,回归其应有的模样。
李一能/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