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1.5分钟实现术中分子病理诊断 华山医院最新研究成果开启胶质瘤手术新时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郜阳     2024-05-29 14:17 | |

来源/东方IC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之一,具有边界不清、毗邻功能区、放化疗不敏感等特点,手术切除困难,预后差。研究发现:2-3级胶质瘤患者中80%存在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这类IDH突变胶质瘤好发于周边脑叶,年轻人常见,在最大限度肿瘤手术切除后,可显著提升生存率。因此,术中快速识别IDH突变,实现胶质瘤术中分子病理诊断对提升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经过前期积累及近五年研究,2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花玮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欧阳证教授团队、美国普渡大学格雷厄姆·库克斯教授团队及梅奥诊所阿尔弗雷多·基诺内斯-伊诺霍萨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胶质瘤IDH突变术中诊断流程,并将全流程检测时间缩短至1.5分钟,为术中辅助外科医生快速明确肿瘤类型、平衡肿瘤切除率与神经功能保护、判断手术边界等提供依据;研究同时证实了质谱法在术中快速诊断中的作用,为未来各类外科手术创新变革带来可能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花玮教授团队利用质谱仪方法,通过检测IDH突变后产生的特殊小分子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G),实现了IDH突变检测及术中应用。此后,团队坚持协作创新,提升术中快速检测的便携性与准确率。此次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清华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及梅奥诊所等四家中美顶尖研究和临床机构合作近5年完成,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梅奥诊所独立开展,是迄今已知规模最大的术中胶质瘤IDH突变检测临床研究。

图说:术中质谱分析流程示意图

研究过程中,中美团队携手合作、作为两个独立团队开展研究(不共享标本、数据):中方团队采用直接毛细管电喷雾便携质谱系统,美方团队采用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系统,均可完成代谢物快速准确检测、实现术中对分子分型的快速检测,其中中方团队采用的质谱已经做到了小型化,真正有可能做到即时检验。研究构建了完整的胶质瘤IDH突变术中诊断流程并将全流程检测时间压缩至1.5分钟;该研究还发现2-HG与谷氨酸比值诊断效能更佳,优于2-HG单一指标;研究在260位胶质瘤病人的697例样品检测中实现了100%的IDH突变检测准确率,相较其他方法耗时极短,在手术室环境下诊断准确率依旧接近100%。术中分子病理精准诊断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