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科普|为什么PET-CT检查要“空腹”很重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马玉波     编辑:左妍     2024-06-05 14:53 | |


简单说,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主要用途是全身扫描肿瘤病灶)检查前,“空腹”会让隐藏的肿瘤病灶更容易暴露而诊断。其原理是肿瘤细胞有“贪吃”的习惯或特点,所以空腹后就更“饥饿”更“贪吃”,贪吃后会让自己在PET-CT面前更“突出”、更“亮”而被发现。这就是空腹的原因或目的,所以很重要。

肿瘤表现常常千变万化,有时很隐蔽,狡猾诡异。有时结核病灶、炎症团块或假瘤、肉芽组织增生等,象“冒牌肿瘤”鱼目混珠,甚至能“骗”过医生而被误诊为“元凶、罪犯”(肿瘤),或者真的“元凶”因为掩人耳目或表现“平庸”,被误认为“良民”(良性病变)而漏诊。PET-CT就是鉴别它们的利器,属于专门探测肿瘤细胞“功能代谢”异常的探测器,像是“千里眼、望远镜、雷达站”。

但它仅仅是“掌门人”(医生)得心应手的“降妖兵器”(检查工具)。到底“妖”(肿瘤)在哪里?如何发现、识别、追踪它们?还必须借助另外一样能够悄无声息“打入”人体内部,刺探“情报”的“诱饵”或“追踪器、密探”,而这就是“示踪剂”或“显像药物、显像剂”。通过它和得力“兵器”(PET-CT),里应外合,才能更好地发现、捕获、降“妖”(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繁殖迅速,其代谢旺盛远超常规,而葡萄糖、氨基酸、胆碱、抗体、雌二醇等,都是它喜欢贪吃的营养或原料,靠这些才能让肿瘤细胞无限分裂、增生并转移。其中葡萄糖就是它们唯一的“能量”来源,是最喜欢贪吃的“甜食”。于是科学家利用这一点,把甜食做成了“诱饵、追踪器”。具体是事先用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与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等于是给葡萄糖分子做了一个“记号”,从而制成专用“放射性药物”,即示踪剂、显像剂,医学上叫“分子探针”。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体内注射显像剂,就可利用PET-CT探查肿瘤“情报”了。

事先“空腹”的作用,是先让肿瘤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当“诱饵”连同“记号”进入体内后,就会被“饥饿”的“元凶”争抢,狼吞虎咽地“吃”(摄取)到细胞内而停留、聚集下来。之后受检者躺上检查床,那些“记号”会自动发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或光”信息,就像“萤火虫”发光一样区别于其他飞虫,也像手机发信号,“携带者或记号”到哪“信号”到哪,最终射线从体内肿瘤病灶处穿出到体外,被PET-CT设备探测、接收、处理、显示,形成医学影像供医生诊断。于是那些“诱饵”就被不知不觉地“追踪”了,它们的落脚处,就是“元凶”所在,肿瘤因此而“暴露”、被发现。

不过“空腹”会让所有细胞(包括正常细胞)都饥饿,它们分不清天然的普通“甜食”和有“记号”的“甜食”,会无差别摄取,那又如何区别呢?关键是:肿瘤细胞代谢需求更旺盛、更饥饿,“贪吃”程度超过正常组织细胞的数倍、数十甚至上百倍,以至于饥饿状态下注射的微量“甜食”有限、不够“吃”,因此几乎都会被更贪吃的“元凶”们“抢”走,并得意忘形——熠熠发“光”,影像上显示位置更“突出”、色彩更“明亮”;相对来说,正常组织细胞因不是对手、“抢”不过“元凶”,吃不到“有记号的甜食”而暗淡无“光”、不“显示”而安然无恙。于是暴露的是“罪犯”(肿瘤),而被“保护”的是“良民”(正常组织细胞)。两类细胞能被分辨出来,是由肿瘤本身的“贪婪”特性所决定的,也是PET-CT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基础。所以再隐蔽狡猾的“罪犯”,哪怕没有长成“坏蛋”的模样,哪怕滥竽充数混在“良民”中,只要更“贪吃”就再也无法隐藏了(无处遁形)。这就是PET-CT的厉害、“空腹”的价值。

若不空腹,那么餐后血糖会升高,从食物中充分吸收的大量天然葡萄糖就会事先“喂饱”所有肿瘤细胞——饥饿解除。此时再另给“诱饵”,也不再值得“元凶”去理会了,更何况是微量的“原料”——“诱饵”自然就会被“冷落”而失效,随后随血流带走、尿液排出,“密探”将一无所获。不空腹,肿瘤细胞就不“饥饿”、不“贪吃”而逃避检查,所以PET-CT检查前要空腹很重要。

带“记号”的“示踪剂”和PET-CT彼此配合,共同完成追踪侦探并显示“靶病灶、靶目标”的过程和本领,称为“核医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空腹”让该技术更容易、更可靠完成检查目的和任务。其中“显像剂”是“灵魂”,是“米、原料、诱饵、跟踪器、探针、密探、侦察兵、猎犬、孙悟空”,而PET-CT是“身躯”,是“锅、工厂、渔夫、定位器、探测器、警署、侦察科、猎手、唐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期待PET-CT、核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马玉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