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何菲:影院男女的风流年代

来源:     作者:何 菲     编辑:史佳林     2024-06-25 16:25 | |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多数魔都人都有着看电影的传统,并一代代传承下去。鲁迅一生看过170部电影,从中得到“精神的苏息”。到上海后的10年,他看了140部电影,习惯于买位置最佳的头等票。他与许广平一同出去看电影时多数步行,去远处就坐汽车,很少坐电车,黄包车是绝对不坐的,遇到意外躲避不方便。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最初10年,我每周几乎要在影院看两场电影。只有在封闭空间中,在精美的光影音效下,跌宕的情节才能完全铺陈。在电影院的一百多分钟可说是虚拟的人生之旅,而神秘、曲折和是非正是让生活美味化的香料。

我住在上海影城附近有许多年了。这地块1949年前曾是哥伦比亚骑术学校,教授外国侨民子女基本的马术,后来成了长宁板箱厂,1991年成了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上海影城。好友曾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当年他陪同分管城市建设的倪天增副市长来刚落成的上海影城参观,犹记倪副市长登临至这座沪上首家五星级电影院最高处的楼层,意气风发地指点四周景观,欣喜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时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中华艺术宫、梅奔等都还没有建成,上海影城是市中心城区气势最恢宏的文化设施,的确让人自豪。

每年六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电视节期间和各种新片首映期间,常能见到各路明星在上海影城出没。那些美好的电影节回忆夹杂着湿漉漉的黄梅天的气息。黄昏下班后,我经常在影城的冰激凌店吃冰激凌球,喝咖啡,望野眼,时常看到各部新片首映礼的横幅海报,看到明星和中外影迷,总想着明天就来,却因为看电影太容易反而少了动力,频率不算很高。这些年,爱茜茜里冰激凌店、真锅咖啡、马哥波罗、克莉丝汀、兜率宫火锅等陆续关闭,上海影城也紧随上海城市更新的步伐,经过一年的重新装修,焕然升级。焕新后的上海影城顶楼是座露天酒吧,开阔敞亮,能看到西区的云舒云卷。

大光明、国泰、衡山等老牌电影院矗立于写满故事的老地段,有着不凡的出身、辉煌的历史,且在我的青春时代依旧发挥着作用,留下许多故事。而黄浦剧场、胜利电影院、平安电影院、东湖电影院等尽管历史悠久,却与我的经历际遇关联不大,所以几乎无感。1999年情人节那天,在梅龙镇广场,“新贵”环艺电影城开张了,很快它将两公里之外的“大光明”赶出了第一排。而今,梅龙镇伊势丹即将关闭,环艺影城早已易名,前程未卜,而坚挺的“大光明”却有了天荒地老的意涵。

建成开业于1952年的“花园影院”衡山电影院调性与衡山路相得益彰,似乎从未大红大紫,却也始终有着固定的粉丝。在西区读过大学的女生大约很少有没去过衡山电影院的,这个爱好也会持续到她们中年以后。记得我在衡山电影院看过不胜枚举的文艺片。曾经的灰白墙面、三角尖顶、明星海报藏在外墙爬山虎中的细节,使得衡山电影院总在我的睡梦中出现。以前的衡山电影院硬件实在算不得好,座位也相对简陋,却能勾起我许多自传式记忆,氛围独一无二。2009年衡山电影院焕新后,与衡山路还是适配的,只是与我不再有粘连感,于是也很少去了。

我年轻时去得最多的还有美罗城五楼的柯达超级电影世界和港汇广场六楼的永华影城。千禧初年,美罗城门口是著名的约会地,一楼的必胜客永远在排长队。思考乐书局人头攒动,星巴克、代官山、一茶一坐、回转寿司、王品牛排店里尽是时尚男女。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和打车软件,22:00—23:00很难打到车,因为那是商场打烊和电影散场的时间……当时的这些年轻的男女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在自己的繁花时代,搭上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快车,享受到了各种切面与梯度的物质精神生活。这十几年来我去过无数购物中心里的电影院,它们是商场的标配,在流量上彼此依存。去吃饭闲逛时若突发兴致,有时也卡着表看场电影,不会特地前来,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影院竭尽全力能做到的体验改善,3D、按摩椅与爆米花,都敌不过一部影片的质量。

记忆深刻的倒是久远以前的长白电影院。小学时每到暑假就会去杨浦的姨妈家住一周,其中有个重要项目就是去控江路内江路口的长白电影院看两次电影。午后赤日炎炎下,表哥捏着姨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坐上6路电车,途中每人一根紫雪糕,回程到家后每人一块中冰砖。放映时表哥凝神观赏打斗情节,而我则消灭话梅、牛肉干和汽水等一批零食。那时的电影记忆对我而言就是黑暗中的吃和打盹。长大后我再也没去过长白电影院。前些年路过时,发现原址变成了动漫城,如今不知迭代成为怎样的业态。

认识一对耄耋之年的夫妻,先生89岁,太太88岁,结婚55年了,先生每周买花送给太太,太太每天做手冲咖啡,花销不大,但仪式感满满。他们每月都会在上海影城看两场新上映的电影,手牵手入场,散场后依然手牵手,从不气急败坏,永远气定神闲。这是世界文化之都、演艺之都上海的市民应该有的生活趣味。想起浪漫如徐志摩陆小曼,结婚五年竟然没在十里洋场上海看过一次电影。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一封信中曾写:“你真的不知道我曾经怎样渴望和你两人并肩散一次步,或同出去吃一餐饭,或同看一次电影,也叫别人羡慕。但说也奇怪,我守了几年,竟然守不着一单个的机会……”

其实,上海的电影院永远不缺流量,缺的只是知己。(何  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