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马上评 > 正文

电视节日志3丨要“观”众,但不“从”众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沈毓烨     2024-06-26 10:50 | |

昨天,在上海电视节跑了一天的“流量”。先是参加了一场微短剧大会,小红书、B站……都来了,你带来的作品没有几个亿的关注度,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后来又去听了几家影视公司发布的各种用户数据,他们给用户画像,用各种高级的算法总结盘算哪些是吸睛热点,哪些是流量的趋势。

算来算去,不难发现,霸总、甜宠、穿越、奇幻等各类“赛道”上挤满了人,还有一群人排着队,跃跃欲试。上海鸣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剧、上海拌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林丽是编剧出身,在聊天时她说自己公司里一百多号人,为了生计,这些题材肯定要拍,一个月就能产出20部左右。但她作为一个从前榕树下的小说写手,也有创作情怀,“我们在追流量的同时,也要沉下心来做精品,只要是好的内容,即使题材小众,暂时没有什么流量,相信总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为了拍“村BA”题材的短剧,朱林丽会和同事们花上几个月去贵州,和村民们聊天、生活、打球;为了拍三星堆的项目,一连去了七天博物馆,跟博物馆馆长、讲解员、考古队员深入沟通。她说:“虽然是每集两到三分钟,但我们想拍的是精品,让观众看到我们拍的不是虚构和想象出来的‘村BA’或三星堆,有些生活要去体验,有些题材值得认真对待。”当她和记者聊这些题材创作过程的时候,旁边的一位短剧投资人主动上前,要了她的微信。精品,总会被人看到!

无论短剧也好,长剧也罢,创作者如果只是拿着计算器,哪怕算准了流量,盲目从众,冲进拥挤的人群中,做了别人的影子,少了自己的个性;还是要走到生活中去观天地、观众生、观自己,在旷野中行如风,方能一骑绝尘。(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