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该指南是我国首部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临床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是该指南制订的副组长单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晓华、副主任医师赵兵共同参与了该指南的制订。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根据上海社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在35-75岁人群中,每50人中就有3人患有动脉瘤。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会带来严重后果,每10人就有4人因此而死亡或致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技术的普及应用,未破裂动脉瘤检出越来越多。
如何规范治疗未破裂动脉瘤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尚缺乏标准化的临床管理规范。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王硕组织了全国90余位领域专家,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循证医学的方法,经过多轮线上和线下的研讨,历时两年完成,确保了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该指南采用了最新的制订标准和原则,将临床证据分为中国人群和其他人群证据,突出临床推荐意见、证据概述和未来研究方向。内容全面涵盖了未破裂动脉瘤的筛查、诊断、破裂风险评估、治疗决策、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术后随访及长期管理的建议。对于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和特定部位的复杂动脉瘤进行了针对性建议。此外,该指南还概述了最前沿的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也确保了指南建议的前瞻性。
据赵兵介绍,该指南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未破裂动脉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从事动脉瘤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了权威、全面的临床指导,有助于更科学、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未来,该指南还将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不断更新,进一步推动我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为患者提供更高优质的医疗服务。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华表示,科室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与动脉瘤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在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上,开展了多模态影像识别、个体化血流动力建模及其人工智能预测等新技术新项目研究,为该指南提供了多项证据。特别是赵兵团队长期致力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预警和救治研究,前期成果被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发布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引用了3次,改写了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先后还执笔参与了中国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和破裂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两部。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