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出梅了!古往今来,梅雨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也是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每年夏初,伴随着绵绵细雨,梅雨如期而至,成为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淌,梅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东方IC
古时的梅雨,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画卷。一句“梅子黄时雨”,描绘了梅雨时节特有的景象:金黄的梅子挂在枝头,如丝的细雨润泽着大地。在现代科技还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梅雨的感知更多是通过自然的变化,比如,梅子成熟了,稻田灌溉了,这种感知让时光笼在绵绵细雨之中,朦胧而浪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梅雨的面貌也在发生改变。现代的梅雨,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正令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使梅雨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
上海出梅,标志着一段夏季高温潮湿天气的结束;但是,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引人注目。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正在频发,今年的“暴力梅”不仅让人找回梅雨不停的记忆,更刷新了人们对梅雨量的惊讶程度。梅雨季不再是印象里细雨绵长的慢慢悠悠,变成了暴雨来袭时整个城市的迅速、及时的灾害应急响应。于我们,“出梅”不再仅仅是季节转换的信号,更变成了人类面对自然挑战的一个缩影。
出梅的同时,今年夏天上海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拉响。当暴雨、高温频繁出现在全球各地,也越来越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是现实的存在,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的行动需要坚定、有力,更需要耐心、毅力。减排、植树、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还远远不够——从个体生活方式改变到政府推动政策制定,从提高公众意识到达成国际合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气候变化需要被纳入到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只有探寻更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才能让人类在这场与自然的博弈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马丹/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