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芯片,“作弊秤”模式瞬间切换;现场称重“做手脚”,小龙虾上“作弊秤”增重10%—30%……2024年6月起,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了电子计价秤领域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检查电子秤1.4万余台件,查处电子计价秤未经强检、使用不合格电子计价秤及使用“作弊秤”等违法行为104件。
图源:东方IC
缺斤短两,损害市场的诚信底线、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值得“斤斤计较”。其中,“作弊秤”让人深恶痛绝。这种电子计价秤经过非法改装,可以根据操作者需要显示虚假重量,让卖家堂而皇之地缺斤短两。“作弊秤”的形式多样,且非常隐匿,有的还有远程遥控、一键复位等功能,增加了发现和监管的难度。
近期,电子计价秤成为各地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从比例看,“作弊秤”是少数,但也不容忽视,更要防止“回潮”。既要对市场上的缺斤短两现象保持一定力度的日常监管,也要健全电子计价秤生产、销售、维修、使用全链条监管机制,并加大防作弊技术攻关,推动防作弊技术升级。此外,当下处罚“作弊秤”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法实施细则》,处罚力度较小,还要通过立法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不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作弊秤”既损害民生,也有损营商环境。要多措并举,让“作弊秤”无容身之处。这方面,可以更多地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更多地宣传识别“作弊秤”、防范电子秤作弊的方法,让消费者善于维权、勇于维权。秤平斗满,童叟无欺,共同维护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
纪玉/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