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侨梁 > 正文

上海滩上“洋掌柜”| 从欧洲“裸辞”奔上海,收获爱和事业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桑普     编辑:梅璎迪     2024-08-06 10:41 | |


掌柜:夏博涵(Jochen Schanbacher)

店名:瑞埃珐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朗诗中心

夏博涵(Jochen Schanbacher),瑞士籍。2009年的一次出差,使他有机会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彰武路附近短暂工作、生活了大约3个星期。就是这20余天的时光,改变了他对理想居住地、生活方式、工作节奏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生活小事”的看法。临回瑞士前,他认真地告诉同事们,“我不想走了,我要留在上海!”

2009年,上海之行改变人生轨迹

夏博涵出生在德国一个叫Weiler的小镇,附近的最大城市为斯图加特市。小镇只有三千来人,镇上的人大多彼此相识,互相之间如同家人般熟悉。长大后,他随家人迁居瑞士,并在University of St. Gallen (HSG)完成学业,专业是商业管理。“这是一所在‘德语区’十分知名的大学,在非‘德语区’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名了。”夏博涵说。

大学毕业后,“小镇青年” 夏博涵留在欧洲工作。因为项目工作需要,他会被公司派去欧洲各地出差。一切平稳而顺当,直到2009年他到了上海。“首先,上海是超级大都市。其次,上海的摩登、现代、便利,深深吸引了我。还有就是,于我而言,中国上海是异域,这种探寻不同文明的渴望就如同中国的孩子想去欧洲留学、工作一样。”

结束工作,登上回德国的航班,夏博涵认真审视了自己的想法。在经过与家人深入沟通及近两年的缓冲后,2011年,他辞去了工作,孤身一人再次来到上海。

图说:夏博涵一家四口

“裸辞”之后,从零开始

“我来上海可以说是一次‘探险’!”夏博涵说。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可以投靠的同事、知己,同时,也没有工作。2011年再次来到杨浦区,夏博涵直言,仅仅时隔两年,五角场、四平路、新江湾地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这种变化在他的家乡(德国Weiler小镇)是难以想象的,“那里,可能20年后还是老样子。”

“裸辞”之后到上海,夏博涵的第一站是复旦大学。在邯郸路校园,他加入了一个短期的汉语言学习项目,“这是没有学历、学位的学习,我想我得先把语言学好。”在母语是德语的夏博涵看来,就外国语学习的难度而言,汉语和德语不相上下,“学好汉语能走遍天下!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语言学习生”的夏博涵在结束培训后,做起了“实习生”。他很快在一家德国工业设备公司找到了实习生的工作。“是的,我的起步很低。来到一个新的国度、一座自己热爱的城市,我想我可以慢慢起步。”夏博涵的踏实让人刮目相看。12年之后的2023年,夏博涵加入瑞士企业ALFA Klebstoffe AG(以下简称“ALFA”)管理层,担任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同时被任命为瑞埃珐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以下简称“瑞埃珐”)。

ALFA公司于1972年在瑞士成立,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环保水性胶粘剂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水性胶粘剂在全球范围的使用。2018年,ALFA在上海成立“瑞埃珐”。“胶粘剂(adhesive)的通俗叫法是胶水(glue)。”夏博涵解释说。

胶粘剂可以把同种或多种不同材料黏结起来,能连接构件、修复断件,具有质量轻、密封性好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家居产品、办公设施等有广泛的应用。消费市场的转变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了挑战,胶粘剂供应商在应对新需求和新兴机会时也进入了变革时期,开发更高质量、更环保的胶水已成为该领域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SIMALFA品牌的应运而生,正是‘瑞埃珐’积极应对亚洲市场的产物,也是ALFA作为瑞士制造的企业责任。”夏博涵表示。

搬到张江居住,感觉很像欧洲

“瑞埃珐”的办公地目前在浦东新区科苑路。夏博涵的居住地,在几年前也从杨浦区搬到了张江镇,成为张江社区的一份子,“一方面,现在住在张江,上下班距离近了很多,另一方面,张江社区的规划、布局和生态,和欧洲更为接近,这里有很多河道、绿地,我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

夏博涵娶了位中国妻子。如今已拥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9月就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谈起大儿子上的幼儿园,夏博涵说:“我很满意幼儿园的教学服务,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在园中学习、游玩的照片,太欢乐了。”夏博涵说,今年似乎更为忙碌,因为他和太太的第二个孩子现在还处于襁褓期。

但两个孩子的养育于他而言,更多是甜蜜。提到孩子,夏博涵的嘴角不自觉地会上扬。夏博涵的儿子现在会说德语、中文,还会英语。他教儿子德语,妻子则和儿子说汉语。平时,夫妻俩会更多用英语对话,这些对话成为儿子现成的教材,自学成才成了“英语达人”。

在上海13年,夏博涵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善与善良,“妻子帮助我解决了很多我弄不明白的事务和琐事,还和我养育了两个孩子。张江境外人员服务站的社工李倩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我答疑解惑,不厌其烦,这种体贴和关怀,我很感激。”

桑普/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