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对生活、对人世、对悲哀、对困苦有着一种智者的反省。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这首《浣溪沙》,虽然是一首小令,但它里面蕴含的却是无限的人生感慨,它不是写一件具体的情事、一场具体的离别,或是一次具体的伤春,而是在里面比较集中地涵盖了我们人生中的一种烦恼困境。“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正如我们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但本词强烈而直接地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生命都是如此地匆促,这是第一层的悲哀,如果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感受到的都是美好甜蜜,所有的愿望都能够达成,所有的理想都能够实现,可以跟我们相亲相爱的人永远相知相伴,那么这短促之年命犹可说也。接下来第二句就给我们带入了更深一层的悲哀,“等闲离别易销魂”,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之中,又要经历多少悲欢离合,又要面对多少生离死别?而且这个离别实在是太多了,太常见了,所以是“等闲离别”,“等闲”二字,殊不等闲。离别那么轻易地、寻常地就来临了,这是更令我们沉痛悲哀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可是本词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止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次离别,都会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这怎不令人“销魂”呢?
晏殊身居宰相之位,除了具有文人对于苦痛的敏锐感受,更有士大夫排遣、慰藉悲哀的办法,所以上阕末句是“酒筵歌席莫辞频”。酒筵、歌席都是人生中的美好,饮酒、唱歌都是欢乐之情境,“莫辞频”,不要推辞,有酒的时候,不要推辞;能听歌的时候,也不要推辞。“频”,是指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晏殊 “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人生本来是短暂而充满苦痛的,但痛苦无益,词人唯有强自宽解,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因此要珍惜当下欢聚的美好和快乐,酒宴歌舞就不必推辞。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有限生命。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词的下阕集中体现了晏殊理性的反思。“满目山河空念远”是说登高后举目四望,目力所及,无边无际,不由得感叹天地之广,空间之大。晏殊这里的反省是富于理性和节制的,因为他加了一个“空”字,也就是说你对未来的展望是未知和不切实际的。“落花风雨更伤春”,凡是锐感之人往往容易受大自然物象变化而感发,当看到花落春去,我们内心中会有一种感伤,会感慨时不我与,往事俱成追忆,无可挽回。但是晏殊说“更伤春”,这个“更”字就把“满目山河空念远”与“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拼接起来,这种悲哀的感觉又加重了一层,因为无论展望未来,无论回首往事,这都是自己不可把握的,那么自己能够把握的是什么呢?“不如怜取眼前人”,就是此刻,就是现在,就是当下。大家应该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珍惜陪伴你的眼前人,以及你正在做的当下事。所以下阕最后的三句有着理性的光辉和智者的思考。
晏殊是一位具有理性思考的词人,他对生活、对人世、对悲哀、对困苦有着一种智者的反省,其词作往往透露出士大夫的一份修养与境界。我们看此词下阕的这三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这是希冀将来的落空;“落花风雨更伤春”,这是留恋过去的无益。无论是希冀将来,还是留恋过去,都不如“怜取眼前人”,立足当下,努力现在,只有眼前是可以把握的。所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个“不如”用得很好,表明了对于命运、精神、情绪的一种反省、节制和掌控。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都是有节制、能掌控,才显得更强大、更厚重。所以晏殊作品中的这种理性的思考和圆融的智慧才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回味和共鸣。(张静)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